/5

家是什么?是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是一对无尽挂念的眼眸是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是一生执着的守候…

家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今天,我们来听听年全国最美家庭的故事~

5月15日,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启动部署暨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揭晓了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户,我区共有25户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殊荣。

内蒙古获评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的家庭都有哪些?他们是谁?快来看看这份名单上有没有你熟识的街坊邻居↓↓↓

年全国最美家庭名单

(25户)

张春燕家庭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南马神庙街落凤阁公寓。刚结婚时,张春燕的丈夫李俊在基层连队当连长,张春燕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和双方老人的重任。年起,李俊先后四次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赞誉,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张春燕在精心照料家庭的同时勤奋工作,在班主任岗位一干就是16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张春燕家庭是无数个平凡而普通军人家庭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会毅然选择国家和集体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家庭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黄艳清家庭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西街红安公寓。黄艳清曾经是一名军嫂,现如今又成了警嫂,结婚十多年,随着丈夫的工作变动,她经历了长时间的两地生活,也一个人承担起了孝敬老人、照顾家庭的重担。丈夫参加援藏工作十一年,两次荣获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可丈夫总说军功章的真正主人是黄艳清。年,丈夫脱下军装换上了警服,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手机一响,他站起来就走。所以孝敬老人、支持丈夫、教育子女成了黄艳清的幸福选择,在她的照顾下,一家人快乐健康、恩爱有加。

那炜筠家庭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澳华城市花园小区。那炜筠家庭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父亲是蒙古族,双语教育工作者,蒙汉兼通,母亲是河北支边的回族教师。受父母影响,那炜筠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丈夫则是汉族工程师,再加上聪明伶俐的女儿,这个家庭融合了三个民族。虽然民族不同,但家人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和包容不同的风俗习惯。善学上进的那炜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所带班级多年来成绩名列前茅,由她主持撰写的课改方案,获得校领导以及同事们好评。由于成绩突出,那炜筠先后获得最美青城人、最美教师、师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孙丽香家庭

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小区。孙丽香十九岁踏上三尺讲台,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课堂上,她是学生们的老师,传道授业。在课下,她是学生们的好朋友,答疑解惑。三十五年的执教生涯,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孙丽香的丈夫韩述煜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主动承担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职责,让孙丽香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和她最爱的学生身上。孙丽香说,幸福是一起看风景时的从容,是携手并肩一同前行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付出。

峰斯格家庭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宝音塔拉嘎查。峰斯格是宝音塔拉嘎查的妇联主席,这份工作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但她35年来尽己所能,入户宣传政策,调节邻里矛盾,帮扶贫困牧民,关爱妇女儿童,得到了群众认可和牧民们的点赞。她孝老爱亲、教子有方,大儿子阿拉坦扎那年就发布专辑《巴尔虎大地》并参加国际大赛,成为著名音乐人。二儿子阿里雅巴特尔也成长为嘎查“两委”的班子成员,成绩优秀并多次受到表彰。峰斯格常说:“做好事就是积德积善,看到有困难的人,能帮一把就要帮一把”。这些年,她帮助过很多人。现如今,她白了头发,添了皱纹,但依然在用质朴和善良传递着爱的温暖。

苏宁其其格家庭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中天楼小区。苏宁其其格从小热爱音乐,十六岁便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了处女作《宴歌》,成为内蒙古地区广为传唱的佳作。婚后,苏宁其其格先后录制了上百首歌曲,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和传唱并多次获奖。苏宁其其格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着女儿,在女儿眼里,妈妈是伟大的,她从妈妈身上学到了勇敢面对困难的品格、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如今,她也成了一名音乐人,参加比赛多次获奖。

吴英林家庭

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温馨家园小区。吴英林热心公益、热爱生活,他组织社区“文艺小分队”,经常自编自导节目,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社区群众,宛如迎春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对于丈夫的公益行动,董艳和女儿全力支持,多年来照顾着残疾丧偶老人董跃兰和她患有智障的女儿,成了董跃兰老人生活中离不开的“拐杖”。

哈斯巴根家庭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江南花园小区。哈斯巴根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学习、爱看书。所以,哈斯巴根家庭又被牧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草原上的书香之家”。哈斯巴根的父母用15年时间先后供五个子女上大学,曾经是牧区久传不衰的佳话。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哈斯巴根事业和家庭取得了双丰收。妻子英格采访编写的稿件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和盟级新闻稿评比中获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哈斯巴根也屡创佳绩,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普遍认可。

花拉家庭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仅用五年时间,花拉就把借钱开张的60平米小卖店变成了注册百万资金、拥有平米标准厂房的生产基地。花拉成功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但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现如今,花拉经营的巴图查干奶制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界赞誉,花拉本人也荣获诸多殊荣,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将家乡几十位贫困姐妹带进公司,真正起到了“女能人”的带头作用。

韩红梅家庭

通辽市奈曼旗大沁塔拉镇奈林塔拉嘎查。韩红梅上有年过古稀的公公婆婆,和双目失明、年近八旬的表哥,下有一双儿女。公公婆婆离不开人照顾,韩红梅从不抱怨,只要公公婆婆有要求,总是想办法满足,不让公公婆婆受委屈。年迈失明的表哥不能自理,韩红梅就成了他的眼睛,不仅定期给他洗衣服、剪指甲,喂水喂饭,有了空闲,还会领他出门转一转,晒晒太阳。这位朴实善良的蒙古族姑娘,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

宋丽娟家庭

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兰家堡村。宋丽娟家庭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十几年来,她照顾婆婆、帮助丈夫、教育女儿,抚养大伯哥车祸身亡后留下的侄子、侄女。宋丽娟的丈夫是中心校副校长,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一个人照顾四十多亩耕地。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她在此基础上又承包了四十多亩耕地。为了把地种好,她勤学苦练,学会了开农用四轮车,走上开车种地、科学播种、机械化作业的致富道路。现如今,她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指导村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张桂英家庭

通辽市科尔沁区明仁街道办事处一委。这是个大家族,总共45口人。“上慈下孝、诚信睦邻、勤俭自持、求知力行”是家训。“勤劳善良、勤俭持家、孝顺淳朴、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好学向上”是家风。家中三人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长孙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家中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都小有成绩,多人荣获各类表彰奖励。家中老母和儿媳似亲母女,姑嫂如同亲姐妹,六个连襟如亲兄弟。家是董事局,家有印章,张桂英老人是名誉董事长,长子是董事长,还有董事会,设有秘书长。全家人有事同商量,有难共担当,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张昆家庭

通辽市库伦旗水泉乡上库力图村。年,蒙古族姑娘萨仁高娃与汉族小伙张昆组建了家庭。张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和二哥又患有精神障碍,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32亩承包地。嫁入寒门,萨仁高娃无怨无悔,与丈夫一起照顾患病亲人、共谋幸福人生。由于婆婆和二伯哥时刻都需要照顾,所以,结婚十几年来,萨仁高娃很少回娘家,即便回上一次,也总是在当天就急匆匆赶回来。萨仁高娃和张昆坚信,只要坚强乐观、奋斗进取,就一定能够缔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李国军家庭

赤峰市红山区兴隆小区。二十三年前,李国军的妻子徐红患上严重糖尿病。面对残酷的现实,李国平没有退缩,自觉扛起了照顾妻子的重担。看着丈夫如此辛苦,妻子徐红想放弃婚姻,让自己丈夫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可李国军断然拒绝,照顾徐红的同时,这个坚强的男人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打零工,为妻子赚取医药费。风雨同舟二十载,青丝白发不相离。李国军用坚守和担当,与妻子共同谱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人诗篇。

李宏英家庭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山罕廷文化园小区。李宏英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基层干部一样,她遇事有条不紊、办事尽心尽力,是社区群众最熟悉的贴心人。丈夫李祥生是街道派出所的治安民警,十几年如一日,守护着街道社区的平安。三年前,李宏英注册成立“阿鲁科尔沁旗百合社区涓涓爱心协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定期向偏远山区学校的孩子捐赠筹集到的善款、物资和过冬棉衣。年,她率先成立“守门人”志愿者队伍,利用休息时间看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传递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