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仙筒镇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实现村里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产业支撑,户户有增收项目,真正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八仙筒镇北京铺子村有户,口人,可耕地面积亩,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这两年玉米价格走低,很多农户都是增产不增收,今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的方式种植红干椒多亩,进一步拓宽村民的致富增收道路。村民闫双今年加入合作社,种植了40亩红干椒,湿椒每亩地最低能收斤左右,按目前9毛钱的市场价格算,一亩地能收入百块钱,是种植玉米的两倍。

北京铺子村村民闫双说道:“这个红干椒,每年都是小打小闹的,自己种点儿,今年是加入合作社以后,自己种了40多亩地,今年看长势不错。今年我这40亩的预计能卖个14万块钱左右。”

金黄的稻谷垂下饱满的头颅,随风飘扬,弥漫着清香,展现一片灿烂的秋色。产业扶贫,选对项目是关键。乌兰章古在镇政府引导下,靠种植万亩水稻,就帮助全村人均增收了元。

乌兰章古村党支部书记吴玉军:“咱们户数户,口人。全村水稻面积1万亩每亩的产量左右斤,人均六亩地,每口人增加额外收入块钱左右。”

为了从源头上根治贫困,八仙筒镇针对区域情况,在有限的土地上,帮扶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让农牧民尽早尽快的摆脱贫困。今年60岁的陈炳权是北八仙筒村村民,家里有一个近一亩地的小院子,远远望去,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就像绿色的凉棚。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聚拢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像满天繁星,令人眼花缭乱。陈炳权告诉记者,葡萄批发价格能达到每斤5块钱,零售的话每斤能达到7、8块钱左右。老两口一年不仅花销够用了,还能给儿孙攒下一部分。

北八仙筒村村民陈炳权笑道:“我这小院子别看就是一亩来地一年这个葡萄收入就是1万多块钱。”

八仙筒镇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改变传统的给钱给物,解一时之困的扶贫模式,合理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产业,真正让“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据了解,八仙筒镇积极压减玉米种植面积,推动高效特色种植达到15.2万亩。以乌兰章古、扎哈塔拉等村为重点发展水稻2.5万亩;以查干百兴、好农都等村为重点发展药材0.1万亩;以北京铺子、双兴村为重点辐射周边村屯发展红干椒2.5万亩,以红升、黎明、代林筒等村为重点发展西瓜栽植达到3万亩;以双兴、代林筒等村为重点发展香瓜栽植1万亩;葵花1.5万亩,全镇范围内发展药材近亩,各种杂粮杂豆种植达到2万亩。

八仙筒镇人民政府镇长林建春说道:“通过抓特色产业种植,现在特色种植面积我们这块达到15万亩以上,这块地农牧民收入接近农民收入的50%。”

文/王爱国轩玉燕孟来通讯员/扎利根

图/奈曼新闻

本文编辑/王金星

点击下面条目阅读更多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