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遮盖液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307/6086123.html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金器特展

一张造型与真人十分相似的金面具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它究竟来自于哪里?

它又有什么用途呢?

原来

这张金面具的主人

是辽代的陈国公主

该面具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青龙镇陈国公主墓

它脸形丰圆,双眼圆睁

鼻梁狭长,鼻翼略宽

嘴唇微抿,双耳宽大

模样与真人无异

这是古代契丹贵族葬礼中

常有的面具覆面的传统葬俗

目的是为了美化和保护死者的身体

到了辽代晚期

便出现了以死者面容特征为蓝本

而定制的金面具

那么这张金面具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莫急,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青龙山山峰的原名为鄂尔盖山,蒙古语意为“断崖”,是辽西努鲁尔虎山系余脉。因此山南北起伏犹如一条青龙,故名青龙山。山峰绵延数十里,主峰高.8米,山势险峻陡峭,怪石嶙峋,特别是顶峰西坡数十米高的断崖巍然矗立,大有压顶之势,不可攀越。山间6公里的青龙栈道穿越盘龙岭松林蜿蜒而过,成为一景。青龙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葱郁,景观神奇,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山上有几百种花草树木和上百种药材及稀有真菌,均为自然生长,被列为奈曼旗原生植被自然保护区。这里从正月开始,就有青草发芽。

在当地人口中,青龙山相传是一条为民治水的小青龙化身变成,凄美的传说固然不可信,但表达了人们对青龙山的美好情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优美的自然景致必然会衍生出相对应的人文景观。青龙山秀美的景色,肃穆的意境,成就了这里的青龙寺,该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清代奈曼旗二十四座庙宇之一,后来毁于文革时期。本世纪初,庙宇重建,建设了大雄宝殿、关公庙、老母庙、居士林等佛事活动场所,殿宇巍峨,金碧辉煌。逢有佛事活动和每年的端午登山节时,山谷里梵音入耳,游人如织。位于山腰的关公庙前,有一眼天然的水井,称“圣水灵泉”,泉水甘甜清澈,永不干涸。山中有泉便有了灵气。因“圣水灵泉”有王母掷簪成井的传说,使得游人纷至饮用。

今天的青龙山,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山。说到青龙山,人们的头脑中自然就会想到震惊全国考古界的陈国公主墓,卜氏家族的兴衰史,抗日英雄周荣九的故事。青龙山,已成为人们意识中诸多历史文化符号。

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这里的善宝营子古城就是当年的辽西郡文成县治所。辽代,这里是契丹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属于显赫的萧氏家族领地。清代,这里的古庙子村(史称鄂尔土板)是库伦旗、奈曼旗、阜新县等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史料载,乾隆四十年(年),清政府在鄂尔土板设置巡检兼典狱史。“光绪二十九年(年),设阜新县于鄂尔土板,负责管理库伦旗、喀尔喀旗、土默特左旗、奈曼旗等地的汉民事务。”

青龙山与已经消逝的契丹文明息息相关。年6月,在距青龙山不远的斯布格图村庙子山修建水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考古发掘,这就是被列为中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西方人称为契丹文化奇迹的“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出土辽墓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辽代未经盗扰的皇族墓,就其考古、学术价值来说,可以和皇陵相提并论。对评价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贡献及深入研究辽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周围,还陆续勘查出大量的墓葬,据专家推断,这些墓葬应该就是契丹萧氏家族的墓群,像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这样规模的墓葬也应该不止于此。

进士新茔是青龙山镇也是奈曼旗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是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卜云程的家族墓地。卜氏家族在清代曾出过两位进士。民国时期,青龙山镇的卜家还曾经出过“皇帝”,这事与周荣九抗日有关。“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进占奈曼,奴役压迫蒙汉群众。位于向阳所的卜氏家族的另一支卜相臣、卜昭鑫父子,不甘沉沦,利用奈曼南部山区“出皇帝”的传言,于年6月与民众一道拥立在青龙山上驻扎为营的抗日英雄周荣九为司令,拉起了抗日救国军,发动了著名的奈曼旗“三九保朝”抗日爱国运动。如今,昔日出“皇帝”的卜家大院依然存在,但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气势与雄姿。院里的苍榆古柳历经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似乎在诉说着那段传奇。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杨

审核:李文静

终审:王爱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