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奈曼旗广大党员干部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从“办实事、解难题”入手,通过“问帮办送”等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问”出群众心里话

“目前,村里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很多,希望多一些关爱老人的项目、活动。”白音他拉苏木道仑毛都村村民杨志忠这一心愿被记录在案。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奈曼旗委宣传部联合白音他拉苏木、八仙筒镇、义隆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道仑毛都村、黎明村、大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旗、镇、村三级联动作用,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小组,共同走进农牧民家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与困难,征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入户走访过程中共征集群众需求、微心愿70余件,涉及政策、科普知识、就业、民生、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

对征集到的群众需求、微心愿等,实行中心派单,党员、志愿者认领等模式,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效。

“帮”到群众心坎上

在开展“三问”活动中,大沁他拉镇鄂布根包冷村村民杨环新烦心事被知晓:因为房屋没有办理不动产证而无法划分学区,孩子没有办法到心仪的学校就读。错过了全村统一办理不动产证的时间,无奈之下杨环新将电话打给了村党支部书记张聪,咨询不动产证的办理问题。

“接到老杨的电话后,我又马上打给了旗不动产登记中心去了解办理程序。”张聪说,“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儿,我直接在老杨那拿好了办证所需的所有材料送到了不动产中心,没过多长时间证就下来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

大沁他拉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代办帮办制度,在镇村两级共确定代办帮办工作人员46名,制定代办帮办制度,公布代办帮办事项目录、梳理确定代办帮办流程、设立“代办帮办窗口”,把群众要跑的路,让服务部门来跑,做好群众的“勤杂员”。“办”好群众身边事

大沁他拉街道结合“共驻共建”“六联六建”等便民实践活动,依托网格化管理制度,全方位掌握居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广泛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从做好本职工作入手,全力办好群众的“身边事”。

4月初,大沁他拉街道富康社区网格员来到居民徐秀环家中,询问老人最近的生活情况。徐秀环告诉网格员,因自己腿脚不便,外出困难,儿子去世两年多,户口至今还未注销。了解到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协调片警上门办理户口注销、户主变更等业务。

徐秀环今年75岁,与10岁的孙女相依为命。为了让她积极面对生活,富康社区开始着手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为徐秀环办理低保增加收入,为她的孙女寻找“爱心妈妈”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业,同时安排社区心理医生上门为老人进行疏导。“社区的人为我办了这么多事儿,心里非常感激。”徐秀环激动地说。

“送”志愿服务到家

“想有一台洗衣机。”“想要血压测量计和血糖测试仪。”……这些看似普通的日用品,却是贫困家庭的“小小心愿”,它们正等待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认领。

5月26日上午,五福堂社区联合旗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凝聚微力量,实现小小心愿”活动。五福堂社区志愿者和旗教师进修校志愿者们参与此次活动。

居民赵国辉的心愿是获得一台新洗衣机,这个心愿得到了志愿者们的认领。他说:“我非常开心,谢谢你们帮我实现心愿。”

收到了志愿者送来的血压测量计和血糖测试仪的蒲悦德老人高兴地说:“我年龄大了,家里有了这两个仪器,测血压测血糖方便多了!”

看到居民实现心愿后的笑脸,作为小小心愿认领人旗进修学校志愿者们十分欣慰。他们纷纷表示:“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非常有意义。”

大沁他拉街道以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探索实施送理论,送政策、送健康、送文化、送技能、送新风、送法律、送服务的“阳光八送”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八送”模式,扩大服务品牌的集聚效应。创新“圆梦微心愿”模式,将居民心愿需求公开展示在社区“圆梦心愿墙”上或者录制小视频在大屏幕循环播放,领导干部带头认领,党员、志愿者纷纷响应,实现居民的小愿望、小需求;创新“敲敲门帮帮您”模式,即社区网格员和部分居民志愿者当起“敲门砖”与“跑腿员”,为居民提供代买生活用品、代办缴费业务,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问帮办送”是解民忧的一剂良药,让群众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本文来源:通辽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