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负转正”看内蒙古发展底气——回眸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系列报道(2)

年,是内蒙古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冲击、复工复产、决胜全面小康等发展大考,我区聚焦“六稳”“六保”,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健前行。

保持定力育新机

内蒙古有一张闻名世界的名片——“中国乳都”。

年,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严酷形势下,以伊利集团为代表的内蒙古乳业逆势崛起。

最新公布的“全球乳业二十强”榜单上,连续多年稳坐亚洲乳业头把交椅的内蒙古伊利集团成功闯入“全球乳业五强”阵容。

年4月29日,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融合三次产业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创造GDP将超过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50多万人。

当天,内蒙古召开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总投资超过万亿元的全区多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复工。

进入年第四季度,内蒙古经济建设一线连续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

7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疫情后实现首次正增长。

前三季度阿拉善、乌海、包头、赤峰等7盟市生产总值增速实现正增长。

前三季度阿拉善盟、包头市和锡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4%、9.6%、8.8%。

10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当月实现由负转正。

……

历史永远不会忘却这些温暖经济的发展拐点。

增速由负转正,内蒙古赢得发展的底气在哪里?

“坚守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探索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端于高质量的内蒙古决策部署动员令,反映了草原儿女的共同意愿,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催生出年内蒙古推动经济发展施工图——

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精心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除障碍,提升实效,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

“内蒙古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说到底还是转换动能。”在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看来,一幅施工图,为疫情条件下全区经济动能转换开辟了新路径。

1-11月,全区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2.3%;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2%;全区快递业务量1.7亿件,同比增长37.3%……

回望动能转换的一道道亮丽风景,才能理解一个地区的奋进与崛起、光荣与梦想。“下决心把结构调过来、动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奋力开辟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保持战略定力,危机中育新机,内蒙古一诺千金、底气十足!

 奋力攀登开新局

决策部署的正能量一旦爆发,发展道路上的“冰川”渐次破裂,释放出重启经济的巨大历史回响。

今年“五一”过后,内蒙古第一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账户上多出.63万元。

这是包头市失业保险中心返还的援企稳岗资金。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一季度产值同比锐减万元,经营压力较大。

“有了这笔钱,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公司走出困境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司总经理张勇志说。

年,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内蒙古对企业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费实施“免、减、退、缓”措施。

为什么要这样?

春节后,全国因疫情延迟复工。延迟一天,全国减少的GDP高达亿元左右。“停工时间越长,经济重启和复苏的难度越大。作为欠发达的内蒙古,我区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永军说。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照发展施工图,内蒙古加快经济恢复的行动一环紧扣一环——

呼和浩特等7个城市发放消费券万元提振消费。

内蒙古推出银税互动平台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

全区减免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全区行动深入推进。

各盟市分4批次召开推进高质量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

……

疫情虽未去,山河幸无恙。艰苦卓绝的奋斗,让几近“停摆”的内蒙古经济“动”起来: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回响在耳畔,一度空寂的商场迎来久违的顾客,一个又一个大项目落地的好消息更是令人振奋——

全国唯一的现代农牧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伊利奶牛和肉牛双产业集群项目落地,中国乳业产业园内蒙古东部中心、西部中心高端奶源项目开工。

总投资亿元、内蒙古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绰济辽项目开复工,项目建成后,蒙东工业农业及生态缺水将有效缓解,受益人口超百万。

总投资.28亿元、蒙东重要能源通道项目——集通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项目开工,集通铁路将迎来全面提速,年货运量将增加至多万吨。

鄂尔多斯沿黄公里生态廊道项目开工,一道荒漠绿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并举、生态旅游与沙生产业共促的高质量经济带,正在内蒙古迅速崛起。

杭锦后旗羊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生产项目投产,当地每年产生的万吨羊粪通过生态化处理,正转化为有机肥投入农业生产。

总投资20亿元的纳米微晶石项目落地奈曼旗,项目投产达效后,年产值30亿元,终端产品将广泛用于5G通讯、航天军工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快手投资百亿元在乌兰察布建设数据中心,30万台服务器的项目规模与60EB的存储容量,为我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呼—张—京”和“赤——喀(喀左县)”高铁开通,呼和浩特至太原南首次开通动车,经由我区的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内蒙古形成纵横八方的开放格局。

总投资50亿元的蒙能金山2×66万千瓦热电厂扩建项目开工,同步建设的高效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将使其成为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环保热电项目。

目前,各盟市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复工,均是转方式、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

笃定前行强自信

年,内蒙古一路走来,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抉择的艰难、奋斗的艰辛,也收获着发展的喜悦。

年初冬时节,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迎风矗立,一眼望不到边。随着达拉特光伏发电基地二期项目建成,这里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绿色发电基地。

“全国最大”,到底有多大?

“基地项目总规模万千瓦,是国家光伏发电领跑应用基地,目前已建成万千瓦。”项目经理于皓伟介绍。

“绿色发电”,“绿”在哪里?

基地外围栽植沙障植物形成绿化带,光伏板下培植矮化经济林防风固沙,种植黄芪等经济作物推动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不止于此。光伏发电基地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40亿度,有效治沙12万亩;在节约大量电煤的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减少粉尘排放70万吨。

“明年开春,这里又是一片绿色。”站在基地沙障林高处,达拉特旗发改委主任李锐充满期待。

力量向发展聚集,精神为发展振奋。今天的内蒙古,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

总投资45亿元、年产10万吨石墨烯的丰域集团大乌淀石墨产业项目在乌拉特中旗开工。这个集石墨深加工、石墨烯应用、高新建筑材料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将真正做到“吃干榨净”资源,年产值亿元,可解决万人就业。

丰域集团董事长顾岩说:“我们有决心将脚下的这片土地打造成全球知名的超大型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以石墨烯材料为基础的产业裂变。”

一年来,我区保持战略定力,守住经济发展底线,并以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勇气重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蒙能集团包头固阳10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呼和浩特沙尔营物流园4条环保建材生产线运行。

包头、乌兰察布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

国内首个万吨级聚乙醇酸项目在内蒙古建成试产。

全国最大的政务云大数据灾备中心项目在内蒙古投运。

……

年,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征程上,内蒙古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使命担当投身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焕发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阿拉善盟生产的靛蓝产品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

兴安盟优质大米首次走出国门;河套番茄打开非洲市场并销往39个国家和地区。

高端装备制造“巨无霸”——北重集团载重吨的电动轮矿车销往澳洲市场。

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战略通道——二连浩特、满洲里口岸开行中欧班列首破列。

疫情肆虐的年,内蒙古所赢得的经济发展自信与底气,由每一个内蒙古人共同书写。

内蒙古已建成绿色矿山家,其中52家矿山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全区粮食产量突破亿斤,连续3年保持在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

全区稀土化合物、单晶硅、乳制品、聚氯乙烯产能居全国前列,羊肉产量和奶产量居全国第一。

全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突破万千瓦,发电量超过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

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荡奔涌——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内蒙古靠什么续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生动的实践必将进一步作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