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62.html

《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辽墓》《哈民遗址》《南宝力皋吐遗址》,这每一项考古成果拿出来都能震惊世界、载入中国考古史册。可它们却集中出现在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这些考古项目被概括为“双辽双新”,考古成果被称为“四大名著”,它们代表了这一地区现代考古的 水平。这是近日举行的宣传普及西辽河文明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上梳理出来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四大考古名片”。

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

青龙山,一座位于西辽河东南努鲁尔虎山余脉的山峰,因此山南北起伏犹如一条青龙,故名青龙山。就是这座青龙山,让一直默默无闻的西辽河考古一夜之间震惊世界!

年6月,在距青龙山不远的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庙子山修建水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这就是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西方人称为契丹文化奇迹的“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

这座墓为砖砌多室墓,全长16.4米。墓构筑规模虽然不大,但随葬器物却非常丰富、精致,共有随葬品件。公主与驸马均头枕银枕,身着银丝网络,戴金面具,着银靴,胸佩 璎珞,束带。整个墓中的随葬品多为金银、玉石、玛瑙、 、珍珠、水晶等贵重材料制成,共用黄金克,白银1万余克。

↑图为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八曲连弧型金盒

另外,还在墓中发现了最珍贵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7件玻璃器皿,造型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它们的发现不仅反映出辽与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为研究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墓里的壁画也非常引人注目,画面规模虽然不大,但民族特点异常鲜明。在墓道东西两壁画有反映墓主人出行和归来的场景——《出行图》和《归来图》,在前室东西两侧墓壁上绘有男女仆役和手持骨朵的侍卫以及展翅翱翔的白鹤。从画中男女的装束、组列来看,仆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服侍墓主人。反映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悠闲与奢靡。券顶的星辰图,是继河北宣化星象图以后为数不多的发现。

陈国公主在《辽史》中没有记载。根据墓志,她死于开泰七年(年),时年18岁。因此推知其生年应为辽统和十九年(年)。墓志记载,公主为景宗皇帝的孙女,秦晋国王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之女。秦晋国王是圣宗的同母弟,他在圣宗时期既是亲贵重臣,又屡建战功,深得圣宗的器重。生前屡次加封,死后又追封为皇太弟。

据墓志记载,公主本人也深受皇帝恩宠,曾“自太平进封越国公主”,屡受加封。在她病重期间,“圣上亲临顾问,愈切抚怜,诏太医以选灵方”,表明圣宗对她的关心,也反映出陈国公主家世地位的高贵显赫。公主的驸马萧绍矩《辽史》也没有记载。墓志说,驸马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为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田明说,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出土辽墓中保存最完整、规模 、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辽代未经盗扰的皇族墓,就其考古、学术价值来说,可以和皇陵相提并论。对评价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贡献及深入研究辽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吐尔基山辽墓

西辽河下游的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可以说是西辽河平原“最平”的地区,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片平坦坦的土地上,竟然“冒出”一座青石山来,在方圆百里内显得十分突兀。不过,由于当地土壤含硝,为防房基返硝,人们盖房时便用石头砌基,吐尔基山就成了当地人建房用石的采石场。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座平淡无奇的采石山,却在年春天,因一座无与伦比的辽墓彩棺的发现而名扬天下。这便是埋藏于吐尔基山山脚下令世界震惊的辽代大型贵族墓葬,它历经多年历史岁月,仍然保存完整、熠熠生辉,震惊考古界。

吐尔基山辽墓距通辽市50公里,由垄状沙丘、沙丘间洼地和带状河谷组成。该墓为石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墓室四壁的壁画绝大部分已经脱落,藻井上面绘有月亮及太阳图案。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主要有铜器、瓷器、铁器、银器、金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许多随葬品在工艺和造型上都极具特色,再现了当时辽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彩绘木棺和棺床,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完整发现。彩绘木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凤以及部分牡丹花叶子为贴金,四周悬有铃铛,在棺盖上面还有三个类似葫芦的鎏金铜饰件,下面衬有花叶。棺首有一个小门,门上有一把铜锁,锁上系有钥匙。小门两旁各站立一个人。内棺的棺盖正面有三团贴金龙纹图案,两侧各有一对贴金凤。棺床为须弥座状彩绘棺床。

↑图为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彩棺

年8月,彩棺开棺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进行。彩棺盖被慢慢打开,令人惊奇的是里面还有一个内棺。打开内棺,墓主人终于露出了神秘的尊容。这是一位女性,尸体已经全部腐烂。后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检测,墓主人的年龄在31至35岁之间,身高估算为1.米,属北亚蒙古人种。尸骨头部戴有金箍,穿有11层丝绸衣服。在尸骨上还覆盖着8层丝织品,外层破损严重,内层保存较好。尤其是第7层,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十分精美,它是墓主人的一件罗裙,虽历千年,但上面的黄色绣凤图案清晰可见,明显地带晚唐风格。

“由于墓内没有发现墓志,所以不能据此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据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该是辽王朝的一个贵族。”西辽河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张铁男说,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彩棺的开棺,在中国考古界引起轰动,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被评为“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年,吐尔基山辽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民遗址

茫哈沙漫漫,枫叶满园红。这便是西辽河流域最 的新石器遗址——哈民遗址。

“茫哈”是蒙古语沙坨子的意思,哈民遗址就坐落在西辽河流域一片栽满五角枫的沙坨子上。这里是通辽市科左中旗腹地,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遗址所在相对低洼平坦,被掩埋在1米多厚的风积沙层下,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

年春,在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一个名叫哈民艾勒的嘎查,一位放羊牧民偶然在羊蹄子刨过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些陶器残片,于是他就用手接着往下挖, 挖出了一个完整的陶罐。

一时间,“沙地出宝了”的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开,由此引来众多前来挖宝的村民,也引起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