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在位于黔桂交界的乌英苗寨,孩子们和来自澳门的大学生志愿者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年8月10日摄)。大苗山深处的乌英苗寨共有户多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乌英苗寨群众的生活有了改观,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在发生变化。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他们,是脱贫路上的奋斗者。他们,用汗水和生命捍卫脱贫攻坚使命。他们,与你同行,为彻底摆脱贫困坚守着……

↑在贵州省石阡县中坝街道大湾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忠俊(右)帮助村民背辣椒回家(年8月28日摄)。在广袤的云贵高原上,众多“80后”“90后”年轻扶贫干部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领路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在位于黔桂交界的乌英苗寨,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右四)、党员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带领村民维修河堤(年6月30日摄)。乌英苗寨联合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群众稳步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摆起长龙宴欢庆苗年(年1月17日摄)。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小康示范村。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在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彝族群众马海日聪喜搬新居(年2月11日摄)。年2月11日,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首批29户、人告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入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家。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中天金融集团员工谭丹(左六)与部分青年扶贫干部走村串户摸底调研(年7月29日摄)。谭丹和60余名党员组成青年扶贫先遣队,白天走村串户,晚上开会研讨,与村民一起寻觅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新华社发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的“五朵金花”——刘荣津、马关琴、徐庆、陈应兰、贺传玉(从右至左)在大山中的种植基地留影(年12月17日摄)。大山深处的东川区是国家级贫困区县之一,贫困面广,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五朵金花”以己所长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在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若桥(右)和村民拉家常(年4月1日摄)。年,这个昔日既穷又偏的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在河南兰考黄河滩区易地搬迁扶贫社区谷营镇姚寨新村社区,居民黄玉英展示搬迁前的老房子照片(年11月14日摄)。近年来,兰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摘帽”的贫困县。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小学,老师吴忠碧在课间给学生展示智能机器人(年11月8日摄)。乡村教师吴忠碧肩负起前辈苗族老人施贵海教书育人的责任,留在贫困山区里执教。随着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学校校舍得到改扩建,多媒体课堂等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进入了这所大山里的学校。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

↑“80后”邢翠翠在放牛(年10月11日摄)。上海姑娘邢翠翠年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安徽岳西县黄铺镇鲍岭村,白手起家开始创业,成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周边贫困农户提供兔种、养殖技术、牧草种子和饲料、疫苗等,并负责回收商品兔,让很多贫困村民实现脱贫。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在广西忻城县北更村塘坤屯,壮族妇女蓝绍会(左)在教授村民蓝月新养殖桑蚕技巧(年10月13日摄)。蓝绍会靠种桑养蚕,成为村里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之一。当选为妇代会主任之后,蓝绍会又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教授给村里的妇女,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村医发尔亚特·塔西白克(右三)与来自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来到热斯喀木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出诊(年7月7日摄)。从过去骑着马深入大山牧场巡诊,到现在定期前往集中居住点上门服务;从过去几种简单的常备药,到如今种类丰富的各类药品……新疆牧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大幅提升,牧民享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的医疗惠民服务。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在科尔沁沙地深处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蒙古族妇女宝秀兰和丈夫在查看黄柳下面的沙土情况(年8月7日摄)。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称号的宝秀兰,20年来植树30余万株,不仅把自家承包的亩荒沙变成了绿洲,还带领村民治理沙漠6万多亩,使嘎查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被当地农牧民誉为“治沙女愚公”。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乡村医生蒙超英和12岁的儿子蓝胤睿在卫生所门口(年8月18日摄)。蒙超英在丈夫去世后,背起药箱,沿着他的足迹,继续为民行医。“十二五”期间,大化县投资多万元,建设了个村卫生室,蒙超英所在的弄丛村卫生所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马别新村,村民杨胜军在查看正在建设中的安置点楼房(年8月22日摄)。杨胜军被选为马别新村安置点建设指挥部副部长,代表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乡前锋村即将搬迁到马别安置点的多户村民参与新房建设。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七百弄鸡养殖产业发展动员会上,村支书蓝志平(左一)和七百弄乡乡长潘广福(左二)在做动员(年8月17日摄)。蓝志平返乡创业,发展七百弄鸡养殖,带动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与浙江省淳安县交界处的深山里,驻村医生徐晓婵(左二)和张建明夫妇在璜尖乡清溪村为村民开展医疗服务,女儿张清语陪伴在旁(年8月31日摄)。徐晓婵、张建明分别是安徽中医院和安徽医院的医生。夫妻俩一起报名参加了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承担起清溪村和徐家村两个偏远山村约名常住居民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他们的女儿张清语也转学来到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中心小学,同父母一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民在田间收割娃娃菜(年8月11日摄)。该村地处“苦瘠甲天下”的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区68个贫困村之一,以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为主要脱贫手段,成为固原市整村推进、整村脱贫的典范。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编辑:刘莲芬黄臻魏海

新镜头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