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新力量,奈曼旗画家『刘凤玉』专题

刘凤玉

满族,出生于辽宁省义县,现就职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先后进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及鲍凤林老师工作室。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并获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

让我们从一篇美文中了解一下她吧~

少瑜醒来不是梦终遣妙笔到东京

文/牧歌

年9月的一天,画家刘凤玉带上简简单单的一个手提皮箱,在朋友和同仁的拥簇下,走出家门,她要进行一次远行,在她40多年的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孑然一身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修行”。月台以,当列车明亮的灯光从远方逐渐走近,她心里五味杂陈。她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并把祝福的话记在心里。当她转身走上列车的瞬间,腿微微有些颤抖,泪水潸然而下,她挥手向大家告别……

这一走,至少就是一年。领导、同志、朋友的重望都背在身上,她如同进京赶考啊,对于一名普通的美术爱好者来说,一切都不会轻松,她心里当然明白……

稀里糊涂的好像刚刚入睡,列车就开始广播了。播音员用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告诉旅客,北京车站到了。

她下了车,站在月台上,仰头望望天空,天空十分高远。早晨阳光明媚,气温还凉爽。她深深地吸口气,好象在给自己加油,心想,北京我来了,随后她淹没在涌动的人群里。她感到自己的渺小,小的如同一颗草芥。

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

她来报到了,填完了各种表格,办理完几道手续后,她才稍稍静下心来,她看导师名单,王天胜,苏百均、蒋采萍……,她早就听说过或从有关资料上了解她们的名字和艺术成就,真的做梦也想象不到十几年前就想见到的这些名家,不需几天便可见到她们了,刘凤玉的心怦怦的跳着。

上课了,同学们见到王天胜院长走进课堂,全体学员报以长时间的掌声。掌声里,人们能听出学员学习愿望能得以实现后的热烈情绪。课程开始了,室内极为肃静,学员们生怕漏掉每一个字。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与写意画不同,工笔画要致广大而尽精微,取神得形,以线立形,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也说:“改步变古,自宏始也”唐代周昉的《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刘凤玉边听边记,同时脑袋嗡嗡的作响,她上火了,她不知道画画还要知道这些,平时在家里,在北方这个沙漠瀚海,在这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边城,她除了画还是画,其余的她基本上不知道。她突然觉得如果不能有这次机会进京学习,恐怕自己就变成了井底之蛙,永远也走不出自己巴掌大小的一块天地了。她真的有些后怕,人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构成啊。她庆幸命运里有这么一次机会。

《丽日清风》

上了一天的课,晚上躺在床上,深深呼吸几下,以减轻疲劳,她在等待宿舍的同学回来,想交流一下学习心得。晚上十一点多了,同学李瑞芬才回来,说教室关门了,她要回来画画。凤玉楞住了,原来回到宿舍即没有交流的意思,也没有休息的意思,她还要点灯熬油画下去,凤玉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她也从床上爬起来,看着同学李瑞芬画画。

《冬闲》

从那个晚上开始,刘凤玉就再也没敢懈怠过,她白天听导师讲课,晚上挑灯夜战,她的生活完全乱了。早晨胡乱吃一点东西就先进教室,中午买一张卷饼又开始了听课或者画画。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体力透支,她得了重感冒,腰酸背痛,浑身疲软,一阵晕弦,她险些晕倒在画案前,李瑞芬给她端来小米粥和鸡蛋,她稍加休息,便又伏案作画了。她和李瑞芬一样,常常通宵达旦,幽居披览、手不释卷。研室构图、线条、色彩、画论、美术史、美学、哲学、诗词,这些课程,对于一位普通的画家都是必备的知识,否则,到了一定程度,便难以再上新高度了。导师的话常常萦绕耳畔,一时一刻不敢忘,她知道自己抛家舍业是干啥来了。一个月,瘦了七八斤,半年下来,瘦了近20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熬得人憔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凤玉叨叨咕咕地念叨着,忽然自嘲似的笑了起来。李瑞芬说,你笑什么?凤玉说,原来不知愁滋味,这些古诗早年会背但理解不深,这回我理解了。俩人会心大笑起来。

《守望》

中国工笔画,核心是线,线描是工笔画的重点和难点。当年徐悲鸿先生之所以特别强调和崇尚线描,就是因为线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是造型的基本功,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虞《授经图》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五代《玉步摇仕女》,宋代李唐的《采薇图》,一幅幅经典巨作,如同一坐坐高山,横亘在画家面前,就看你敢不敢登攀,只有杖策孤征于鹭苑鹫峰,才有希望采摘高山的雪莲,只有登上竣拔的泰山之巅,才有可能观览到那些瑰丽的旖旎风光。华山自古一条路,一条路走到白吧。艺术家之路非矢志不愉而不能成也。一切都不能多想,埋头苦干才是最好的选择。

《早春系列-1》

“日月盈昃,晨宿列张”一次次朝阳,一回回落日,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夜。凤玉在刘铁泉导师指导下完成第一幅作品草稿,她拿着稿回家,在两个月寒假期间,独立完成了一幅作品《迎春》。开学那天,同学们都簇拥在导师身边,听导师讲评学员作品,刘凤玉没敢往前凑合,她胆怯到几呼不想让导师看到自己的作品。半年的努力,自己的辛苦不说,如果作品被否定,她都觉得对不起家乡的朋友,还有那个“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丈夫,他不大会照顾自己,他为了支持她画画,他宁可“混日子”,正想着,导师李魁正走到了风玉跟前,她屏住呼吸,心里忐忑不安,她用几乎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说“李老师您好,我的作品很不成熟,请您帮我看看这幅画作品”,老师仔细地看着墙面上作品,她画的是奈曼怪柳,这是北方内蒙古独有的一种树,据说,由于多少年前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这种树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使其棵棵大树都奇形怪状,盘曲虬枝,象魔鬼的舞蹈。同林伐异,这些年被老百姓砍去不少当柴烧了,后来有关部门出面保护,成为北方内蒙一道靓丽的风景。刘凤玉选择了这样一种树,她能画好吗?能入导师法眼吗?大约静了两分钟,导师一拍手,说,“很成熟的啊!这幅画很有特点,老树嫩枝对比强烈,很好的”,说完走了,回头又接着说:“孩子,以后你就画这个题材!”接下来几天,苏百钧,王冠军,蒋采萍导师都对该作品给予指导和点评,导师们的话她都记在了心里,她只记得当时导师从她身边走过去时,她收起了画,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泪水哗哗流下来。

《冬韵》

暑期她又回到家乡奈曼旗写生,这一次更加辛苦,她会同当地的几位文友同道,一直在野外写生。从农家小院到怪柳树林,从山区小路,到古河遗址,能入画者,她都摄入笔下。人与自然,一同呼吸,血脉相连,不是画家斌予自然的色彩、灵魂,而是自然给予了人的灵感、灵性、灵魂。人是自然的陌生物,自然才是人的母体,故尔遵崇自然,遵崇艺术,都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风里雨里,劳碌着,折腾着,体验着,在辛劳和思考中她的思想和艺术一起升华。

她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