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守望相助、开拓进取;忠于职守、甘于奉献;适应自然、和谐共生。它既体现了总书记历次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又兼顾现实指导意义和蒙古马的典型特征,四个方面内涵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蒙古马精神扎根于深厚的草原文化,成长于草原人民长期的革命建设历程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蒙古马精神是坚持草原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支撑,本质上是奋斗者的精神。一、蒙古马精神的提出年马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期间,勉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再次提到“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总书记对蒙古马精神的精辟概括和科学定位,深刻总结了蒙古马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描绘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所表现出的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人类与马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建设国家需要万马奔腾的气势,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马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代表。”蒙古马是世界上较古老的马的品种之一。蒙古语中的“马”,意味着威风、精神、运气,是精神抖擞的象征,蒙古民族常用“马”来比喻理想、精神、运气。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民族的摇篮,那么蒙古马就是蒙古民族在草原上的亲密伙伴,它已成为蒙古民族的精神图腾和文化象征。蒙古马是奉献精神的化身、忠诚仁爱的化身,被誉为蒙古高原的骄子、草原上的精灵、草原文化的灵魂。蒙古马精神形成于草原社会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其特质逐步显现并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蒙古坚持“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必须和全国的经济建设总的步调一致,自治区的一切财富,必须首先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畜牧业,把大量木料、牛羊肉产品送往首都北京及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以丰富的原材料、能源和工农牧业产品,以良好的生态和稳固的边疆,支持了全国的改革发展大局,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草原儿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感人身影,是千万干部群众忠于职守、顽强拼搏的辛劳付出。内蒙古各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蒙古马精神的特质,并为新时代蒙古马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二、准确把握蒙古马精神的基本内涵蒙古马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守望相助、开拓进取;忠于职守、甘于奉献;适应自然、和谐共生。它既体现了总书记历次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又兼顾现实指导意义和蒙古马的典型特征,四个方面内涵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耐力好是蒙古马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蒙古马一般每日可行走公里,可连续走10—15天。蒙古马耐饥渴,远行征途中不用喂饮。当遭遇雪灾、风灾、蚊灾、狼灾时,马群就像精锐野战军一样,自动降低“伙食”标准,不挑食、不厌食,啃嚼苦涩带刺的杂草以维持生命。蒙古马皮厚毛粗,鬃、尾毛丛密,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可以利用高寒草地的牧草资源,在雪深40厘米的情况下刨雪采食干草,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蒙古族人民熟识马性,采用粗放式牧马。马群在草原自由觅食、繁殖,处于半野生状态,夏天能耐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住风雪严寒,野外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蒙古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二)守望相助、开拓进取蒙古马喜欢群居,群体生活意识和能力非常强,亲情观念也很浓重,有的马离开马群多日回到家族中以互咬鬃毛表示亲热,即使分离多年的骨肉仍能准确辨识。为了维护马群的安全,儿马(公马)会把时刻守护马群不受狼群等“外敌”袭击当作天职,当“外敌”来袭时能拼尽全部气力展开搏斗;马驹一旦远离群体,儿马一定会把它找到并领回马群。无论什么情况,儿马始终不离马群,这种守卫群体的本能主要因为蒙古马长期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群体生活。蒙古马虽然生性刚烈剽悍,但对主人和故乡却充满着无限的忠诚和眷恋。蒙古马出发之前一定会抬起蹄子对着家乡嘶鸣,眼望星象,这样就不会走不回来。虽然蒙古马群体意识非常强,但是蒙古马对所属群体和所在故乡的眷恋和深情守望并没有阻挡蒙古马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勇气。蒙古马对游牧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平时放牧,还是转场游牧,都离不开蒙古马的身影。蒙古马的超强耐力及顽强生命力是它作为家畜和军马的优势。没有蒙古马,就没有大规模的、专业化的游牧畜牧业,就没有蒙古帝国曾经的强盛。马的运用还增加了人的活动半径,也增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沟通和交融,从而催生出更加先进的文明形态。(三)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几千年来,蒙古马和蒙古族相伴而生,蒙古马很早就成为骑乘和运输工具,延伸了人类的活动半径,成为牧民财富和命运的象征,蒙古族也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作为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密伙伴,战场上、旅途中、田间里、赛场上,我们都能看到蒙古马付出的辛勤汗水。在蒙古民族的史册中,没有一个英雄好汉是离开马背建立丰功伟业的。蒙古马通人性,对主人竭尽忠诚,具有忘我的情感,能够主动承担风险。“马是不会说话的战友。”蒙古马历来有忠于主人、忠于职守的美誉,能为自己的主人流血流汗、尽心竭力,赤胆忠心非一般家畜可比。(四)适应自然、和谐共生草原生态是人、草、畜的有机联结。其中,草原处于更具基础意义的地位。在游牧时代,草原五畜中马的活动范围最大,奔跑速度最快,马是带动游牧的,因为它喜欢喝最清澈的水、吃最清新的牧草,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很久,这就保证了整个牧民和牲畜组成的社群能够有规律地迁徙,保证了牧草的再生。此外,蒙古马吸收消化牧草的养分不到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返给草原,而且一见雨水就分解,渗到土壤里,促进了生态循环。马群是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臣,如果想恢复草原,就要保护好马群。三、科学把握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挖掘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是我们今天学习、宣传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重要前提。(一)蒙古马精神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的辩证统一蒙古马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一般性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一方面,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这种情况下传承弘扬蒙古马精神,就要追溯精神之源。草原文化中,马被赋予精神意识与神奇力量,成为蒙古族的文化图腾。蒙古马精神根植于深厚的草原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蒙古马精神蕴含着时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蒙古马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二)蒙古马精神地域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挖掘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87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