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正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山冈,成群的牛羊。白云悠悠,阳光灿烂。少年手拿皮鞭,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一曲《原野牧歌》,带给我们无限遐想。而今,逐步告别“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奈曼广大牧民群众正迎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大家从几头牛分散养的养殖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在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这里的畜牧业一路高歌猛进,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有效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养殖产业化发展。还是在这里,错落有致的畜舍,膘肥体壮的牛羊,满脸喜悦的牧民,无不彰显着该苏木发展现代畜牧业给茫茫沙海带来的勃勃生机。

“托牛所”成嘎查养牛业新宠

在固日班花苏木的获得源牧业养殖基地,标准化牛舍错落有致,草库内多年生优质牧草和棚舍里膘肥体壮的黄牛散发着科学养殖的气息。

素有“黄牛之乡”美称的固日班花苏木是奈曼旗最大的畜牧业养殖苏木。近两年,固日班花苏木积极推进农村深化改革,更新理念、创新打法,探索养殖业经营路子,解放劳动力富裕农民,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接合作,统一防疫、统一配料、集中饲养方式的“托牛所”应运而生,带动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

获得源牧业养殖基地依托京蒙帮扶项目,成立了“扶贫爱心联盟托养所”,提供场地、饲草、技术、饲养员,每年每头元的托养费兼服务费,农户的牛和土地统一到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公司签订托养协议,合作社把所有牛托给企业托管代养,土地统一种植,依靠规模赚钱。农户的牛以股份方式分红、土地以流转方式收入,农户打工赚劳务费。目前有11户的64头牛、亩耕地实行托管和流转。

“领头雁”效应拓农户脱贫路

走进翟阿力坦苏和的“家庭牧场”,牛犊如潮水一样涌过来,哞哞之声不绝于耳。世代养牛出身的翟阿力坦苏和,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仅六七年的光景,就从十多头牛,养到了如今的多头。

去年8月份,翟阿力坦苏和注册成立了内蒙古靖鸿畜牧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棚舍、青储窖、饲草料库、饲草种植基地、放牧场……如今,翟阿力坦苏和的公司年出栏育肥牛头,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净利润万元,带动扶贫就业26人。

按照牧场的发展需求,翟阿力坦苏和以土地、牛、现金入股的方式拓展养殖规模,实施人畜分离、合作经营的发展理念,吸纳嘎查村23户农户参与入股经营,按照入股资金实施效益分红,年分红在8%左右,参股后解放出的劳动力直接吸纳到公司务工,公司提供养殖牛马羊、训马等岗位,年工资在3万元左右。

“现在马也都迁过来了,马业投资小,利润快,可以卖肉,可以搞旅游,这是多样化的经营。”翟阿力坦苏和把目光投入到了马业上,年初他购买了多匹蒙古马,用于育肥和娱乐,他打算将养殖业和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白食”成牧民致富新渠道

长久以来,蒙古族的饮食结构分为红食与白食,红食是肉类,白食则是指奶制品,蒙古语称作“查干伊德”,种类有黄油,牛奶、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等。

在被誉为“传统奶制品第一村”的南图布日格嘎查,这里的农牧民充分发挥传统的养殖优势和手工奶制品制作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挖掘传承传统手工奶制品行业,增加养殖产业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制作的“白食”品种齐全,口感细腻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不但供应旗内各饭店、超市,还销往上海、大连等发达地区。

在南图布日格嘎查,以席马泰传统奶制品作坊为主的奶制品加工户就有24户,年效益达万元。“年我们扩大了规模,脱贫致富,回报家乡,这是我们的初心。”席马泰传统奶制品作坊负责人马那仁朝格图说,在传承传统手工奶制品的同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每年组织4次义务培训,培训对象则是建档立卡户。

近几年,在马那仁朝格图的带动下,嘎查里的脱贫户年人均增收达到元以上,并辐射带动近20名脱贫户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固日班花苏木不断提高保障意识,延伸产业链,养殖收入实现大提速。

年全苏木牛存栏4.2万头,其中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户;全苏木青储玉米种植达到4.5万亩;全苏木近百户从事传统奶制品加工,产品供不应求,给农牧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固日班花牛市重新开业,日交易量达到至头。

赶着黄牛奔小康,勤劳的固日班花人正在这片沃土上向着美好的生活大步前行。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图文:王阳

编辑:石耀霞

审核:李文静

终审:于洪峰

王爱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