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图为王海贤正在奈曼民俗展览馆中纳鞋底。 奥蓝 摄

乡村游渐兴内蒙古农牧民解锁致富新技能

中新网通辽10月28日电(奥蓝)“以前在农村,如果穷,真是没法子。靠种地很难翻身,又没有其他副业。”家住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车家窝铺村的常英今年53岁,谈起年之前的日子直摇头。

现在的他在当地的草甘沙漠景区牵骆驼搞旅游,一跃“逆袭”成为村中的榜样。“村里人看你富了,也都想着跟你比。各想各招,找自己的发财门路。”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民俗,内蒙古已渐成中国北方旅游目的地,内蒙古通辽市亦赶上这股热潮。当地依托科尔沁草原、沙地、湖泊等自然资源,哈民遗址、孝庄文皇后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农耕、游牧等地域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随处都是值得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地。

图为李凤兰正在奈曼民俗展览馆中袖枕套。 奥蓝摄

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观念发生变化,解锁了许多致富新技能,靠天吃饭的传统劳作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我家是种地的,如今没事就要来这边绣点东西,游客们参观完后还会买点我的作品。靠天吃饭不如这个稳定。”奈曼旗青龙山镇四一村李凤兰今年59岁,她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会有人特意从外地来花钱看她袖枕套。

农耕文化是奈曼旗八虎山庄的特色旅游名片之一。山庄近年特别建立了奈曼民俗展览馆。李凤兰与周遭其他手艺人一道,被邀请在这里展示表演民俗活动,纳鞋底、钉锅盖、编柳筐、蒙满刺绣、驴皮影等如今都已成为招牌项目。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了乡情,手艺人们也能在展示文化特长的同时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生意好的时候,我一个月能挣块哩,就当补贴家用了。别的我也干不动,干这个挺好呢。”61岁的王海贤在李凤兰隔壁的格子间纳鞋底、做鞋面,“游客们特别爱给孩子买些纪念品和小玩意,像这样的儿童虎头鞋能卖50多元。”

图为常英和他的骆驼。 奥蓝摄

“这里自从有了景区之后,我能感觉到大家的想法也都更加开放了,对外界有更多了解和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规划。”位于科左中旗的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如今每年接待能力稳定保持在15万人次左右。席乌力吉是旅游区管理处主任,谈及乡亲们的变化,他很是感慨。

“没开农家乐之前,家里的确挺困难,有上顿没下顿。”57岁白秀花和席乌力吉是老乡,几年前开了一家农家乐,如今她家不仅每年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还带动不少乡邻赚到了钱。

“牛羊肉、农村鸡、土鸡蛋都是我家的特色菜。原材料大都是附近村民家种的或者养的。如果顾客想吃,我就给同村人打电话,他们就会把东西送来。”白秀花告诉记者,乡亲们是她坚实的后盾。“忙不过来时我还从周围找服务员来帮忙,最多的时候能有五六个人一起忙活呢。我每次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