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两年来,奈曼旗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久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全旗已有39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近日,旗委宣传部组织工作人员对全旗重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调研,并形成多篇新闻报道,已经陆续在《通辽日报》、“活力奈曼”和“奈曼新闻早发布”等媒体刊发。截止今日,九篇产业脱贫报道和一篇精神扶贫专题报道已全部刊发,希望我们的系列报道对各地脱贫攻坚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因地因户制宜发展产业,真正打赢全旗脱贫攻坚战。
奈曼旗破解产业扶贫瓶颈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年,奈曼旗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年末,全旗贫困人口由最初的21.8万减少到2.8万,贫困发生率由57.7%减小为7.4%。
行百里者半九十。奈曼旗的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贫困人口仍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仍是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而且,剩下的贫困户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稳定脱贫的基础极度脆弱,扶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奈曼的贫困?怎样才能通过扶贫不仅解决奈曼贫困问题,而且为她走向一个光明发展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奈曼旗认真思考,勇于实践,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扶贫举措,因地制宜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破解产业扶贫瓶颈问题带来有益启示。
1
深刻剖析,把脉问诊,找准症结
回溯产业扶贫历史,探察利益趋动现实,奈曼旗综合分析产业扶贫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梳理出制约产业扶贫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
一、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年底,全旗共有贫困户户,其中,因病致贫户、占比39.84%,因残致贫户、占比2.93%,因学致贫户、占比5.27%,因灾致贫户、占比11.98%,缺土地致贫户、占比13.67%,缺劳动力致贫户、占比7.18%。通过数字显示,因病、因残和缺少土地、缺少劳动力致贫的农户占到63%以上,而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又多数外出务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残,不具备发展产业的能力,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主观脱贫意识差,思想观念落后。多数贫困户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一是缺乏安全健康常识,致病、致伤成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部分群众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下滑,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突出,彩礼、礼金越来越高,平均每年每户随礼支出在元以上。对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形成众多老人贫困户。三是随着诸多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群众对帮扶的期望值不断上升,部分原本就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等、靠、要”观念更加深化,主动作为、自主脱贫意识弱化,出现“赖贫”现象。
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相对落后,农产品商品率低,畜牧业良种比例低,农畜产品开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农牧业机械化比例几乎为零。由于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获取方式狭窄等因素影响,贫困户对接市场能力不足,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一方面,经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和动态管理后,扶贫资金和项目大量向贫困村倾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缺乏连续性,而产业发展壮大又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非贫困人口又得不到扶贫资金的支持,如何破解“脱贫容易,巩固难”这一难题压力巨大。另一方面,虽然将扶贫资金整合并向贫困户倾斜,但贫困户基础差,产业发展资金仍然短缺。
五、已脱贫户基础不牢。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正像各地扶贫遇到的问题一样,即使一些已经实现了脱贫的农户和片区,扶贫的成效并不十分稳固,根源在于缺乏坚实可靠稳定持久的经济依托。
2
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
缘于以上多种因素制约,土地、劳动力、扶贫资金等仅有的资本在贫困户手中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撬动资本裂变,创造最大价值?奈曼旗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和致富能人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固化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产业扶贫新路子。
1.“公司+农户”模式
大沁他拉镇昂乃村:昂乃村与哈达公司协议约定第一阶段合作期限为5年,前二年收益分红主要用于贫困户脱贫,后三年收益分红将用于村民养老补贴、因病因灾返贫户救助和嘎查村设施维护等,合作期满后,用整合资金购买的基础母牛全部归村集体所有。贫困户还通过到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青贮农产品销售订单、向企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年底贫困户分红23.1万元,村集体收入0.9万元;年,已发放订单青贮玉米资金万元,贫困人口分红资金14.3万元,全村二级以上残疾救助金1.9万元,60周岁老年人缴纳医疗保险补助金3万余元,集体分红6.6万元和全村就医自付药费分段补贴资金等。(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一)
▲昂乃养殖小区
东明镇三牛犇泰公司:政府牵线搭桥,推动三牛犇泰公司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由公司代购并托管奶牛,公司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分红元。政府出面担保,公司用资产做抵押,通过转移授信向银行贷款,通过贫困户名义投放到公司,公司向转移授信贫困户支付红利每户每年元。到年末,公司通过奶牛托管和转移授信等形式,连续两年为贫困户分红。目前,又与治安镇、东明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定期分红三年。合同到期后,公司按贫困户意愿返还本金或奶牛。(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五)
▲东明镇三牛犇泰公司
白音他拉苏木蒙东种驴科技有限公司:政府政策支持,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发展。企业代养,即:贫困户以1万元价格认购一头基础母驴在企业养殖基地托管,其中政府和企业补贴元,贫困户自筹元,以三年为期进行分红,三年可获得分红元,三年期满后,企业以每头驴1万元的价格进行回购,每头基础母驴三年可为贫困户纯增收1.1万元。养殖户代养,即:按照企业垫付30%、政府扶贫资金或贷款支持40%、贫困户自筹30%的资金比例购买基础母驴交给贫困户进行养殖,企业以每斤16元保护价回购9个月以上驴驹,贫困户纯增收元。截至目前,该苏木已有户贫困户与企业签订了代养合同。(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六)
▲白音他拉苏木蒙东种驴养殖基地
2.“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
治安镇小百兴图村:全村户多口人,人均耕地2.4亩,人多地少特点突出。该村变劣势为优势,成立丰霖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内蒙古玛拉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将农户1.2万亩残次林地进行流转,集中改造为集林果、药材、生态农家、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经营获得收益。农户可获得包括林地承包权流转租金、劳务收入和产业带动收益,不仅解决全村62户贫困户脱贫问题,还为全村群众带来诸多红利。年,部分农户收入土地流转金60万元。(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二)
▲治安镇小百兴图村生态经济林
沙日浩来镇东沙日浩来村:首先成立奈曼旗本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蒙中药材籽种、种苗繁育、药村种植和管理,后成立国安(奈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药材产品加工、销售。贫困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土地认领托管等模式,与合作社和公司合作,带动贫困户和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人,流转土地亩(涉及贫困户41户、亩),有28户贫困户认领土地托管,贫困户获益10万元以上,公司年利润万元以上。(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三)
▲沙日浩来镇本草药材种植
3.“合作社+农户”模式
青龙山镇互利村:成立甘薯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甘薯产业,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年,合作社将所有贫困户吸纳为社员,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土地,为每名贫困人口分红元,全村贫困户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前,合作社发展会员31人,合作社年收益万元以上。年,合作社将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全村亩耕地和周边村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四)
▲青龙山镇互利村甘薯种植合作社
4.“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
青龙山镇平房村:平房村与秦皇岛市高成食品有限公司采取村企联建方式,建立了奈曼旗高成食品有限公司。村委部整合特色产业专业村和“三到村三到户”部分资金,建设厂房等基础设施,产权归村委会所有。公司负责提供生产设备、种植和生产技术,与农户签订甘薯回收订单,并负责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公司按照产品生产总量向村委会交纳厂房使用金。这种村企联建方式,企业节约投入成本获得最佳效益,农户增加农产品收入,村委会增加了集体收入,实现多赢。(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四)
▲青龙山镇平房村甘薯种植
黄花塔拉苏木太平庄村:该村成立了侯氏养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与贫困户合作共赢。贫困户用1.5万元扶贫资金买驴,与公司签订托养协议,由公司托养,每年每口人获得元分红,3年后还能把自家的驴牵回。没有购买能力的农户,可以到公司“租驴”饲养,每年向公司交纳每头驴元的“租金”,公司保证3年内为农户产出2头小驴。同时,该村被列为特色产业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万元项目资金,为自行买驴养殖的农户,按照一头驴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目前,公司养殖规模达到多头,其中托养47头。农户租养2头。(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七)
▲黄花塔拉苏木太平庄村侯氏养驴有限责任公司
5.“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大沁他拉镇先锋村:村党支部牵头整合资金,入股到沁锋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的,连续三年每年按照10%比例分红。三年后,产业扶贫资金归村集体所有,继续帮扶返贫户和特困户。公司通过转移授信方式,为没有贷款能力的贫困户每户申请金融扶贫贷款2万元,全部入股公司,年底公司偿还本息,并为每户贫困户分红元。公司成立养殖业合作社、种植业合作社、劳务输出合作社,通过育肥羔羊产业、劳务输出业和高效特色种植业创收。村委会为公司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每年按银行基准利率获得固定分红。此外,公司每年为村集体提供企业净利润的15%,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目前,40户贫困户分红11万元,户均元。(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八)
▲大沁他拉镇先锋村沁锋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6.“扶贫+扶智+扶志”模式
奈曼旗精神扶贫:产业化扶贫方式不同于单纯的社会救济方式,它更强调的是贫困人口的广泛参与。观念不更新,思想不解放,推进产业化扶贫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奈曼旗的精神扶贫,为产业扶贫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奈曼旗以“一约”“一讲”“一评”“一榜”“一活动”为载体,着重解决农村目前存在的大操大办、酗酒赌博、薄养厚葬、好吃懒做、不讲卫生、不懂安全、封建迷信、信奉邪教、吸食毒品、不良借贷、信用诈骗、流氓村霸等十二种不良风气和落后习俗,最终实现小康理想高尚、家庭和美幸福、社会风气健康、学法知法守法、文化生活丰富、生活习惯良好、勤劳致富有方、村容村貌整洁的文明嘎查村八个创建目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达到精神脱贫、文化小康。(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九)
▲修订落实《村规民约》
3
奈曼旗产业扶贫的有益启发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奈曼旗注重发挥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将外部帮扶与激发贫困户群众内生动力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效益先得,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找寻奈曼旗产业扶贫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机制运行的前提就是确保群众获得预期收益,得到群众的认可。一是让群众提前得到效益,企业和合作社预先支付农户应得利益,群众打消了因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仅有资源投入后得不到预期收益的顾虑,推动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快速整合。二是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企业合作组织有能力、有担当,有雄厚的资金基础,有广泛的市场资源,有先进的管理技术,讲诚信,获得群众的信任。
▲扁杏种植
启示之二: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奈曼旗是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翼经济圈、东北经济带等叠加政策辐射带动,奈曼旗在产业扶贫规划设计时,注重与中央、自治区和通辽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对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启示之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奈曼旗注重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授人以渔”。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规划,坚持“一村一品”,推进精准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销”一条龙体系,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
启示之四:发挥资金的整合作用。把精准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原则,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村和贫困农户。
启示之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奈曼旗将破解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等难题,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贫困户扶贫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有限资源有机结合,使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市场化。
▲甜菜订单种植
启示之六:发挥合作社组织的桥梁作用。为贫困农民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是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奈曼旗通过组建产业合作社,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吸纳贫困户入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有效破解农户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使农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内生动力。
启示之七:结成利益共同体。坚持从实际出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奈曼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贷款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多种方式,使企业、农户和村集体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整合到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农户分享企业发展所得利润,村集体获得集体收入。
▲治安镇小百兴图村万亩经济林分红现场
启示之八: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贫困地区由于长期闭塞,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相对保守落后,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奈曼旗实施精神扶贫,促进思想观念转变,让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改变生活的,可以找到致富办法,从而自断“穷根”实现根本性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时下,奈曼旗众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村党支部等,在旗委、政府的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在产业扶贫中扮演“车头”角色,摸索出更多的模式,全力牵引,带动贫困户稳步走上致富路。今后,我们将继续跟踪报道产业扶贫的各种典型,及其带来的效果,以期带给大家更多启迪。(许金玲)
编辑:张佳秋
:
中国奈曼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