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526/4394583.html

奈曼旗的许多地名,均有深远的含义,编者最近得到一本《奈曼地名典》,现摘录其中内容,与您分享。

摘录:以“吉言利语”命名的奈曼旗地名

1、巴彦路大沁他拉镇内的路。巴彦意为富裕。

2、巴彦沙日浩来镇的一个行政村。年从上尼勒其根迁此几户定居,取名巴彦塔拉,意为富饶的甸子。后简掉了甸子,称巴彦嘎查。辖3个自然屯,代林塔拉、巴彦、上尼勒其根。其位于沙日浩来镇政府以北方向。

3、巴彦查干原平安地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的查干所指的是沙坨。意为富饶的沙坨。清朝朝时期原名为那日达尔罕,那日本意是太阳,在这里是人名,只用阳字。达尔罕是指元代和清代时被官方免除遥役赋税的人。年改称巴彦查干。其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4、白音他拉这里巴彦和白音两种写法都是一个意思,都指富饶。历来对这两种写法的混用颇多。清乾隆年间奈曼王爷以此地灌草茂密,土产丰盛,便定名为巴彦塔拉。该苏木位于奈曼旗西北部,老哈河南岸,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20个嘎查村,36个自然屯。苏木驻地在白音他拉村。

5、巴彦塔拉固日班花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同时又是苏木政府驻地,年形成自然屯,当时称和日毛日巴彦塔拉。年更名为巴彦塔拉。辖3个自然屯:巴彦塔拉、南胡吉日图、小胡吉日图。

6、白音昌乡“白音”即巴彦—富饶“昌”正读应查干,意为白、白沙坨、银白山。亦即富饶的银山。这里于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成自然屯,年设乡。年设人民公社。年设乡,原乡辖19个村66个自然屯,乡政府驻地在白音昌村。现该乡已撤,分别归属新镇和青龙山镇所辖。

7、巴彦花分有前巴彦花嘎查和后巴彦花嘎查,都是黄花塔拉苏木的行政村。花为土岗子,意即富饶的土岗子。后巴彦花于年建屯,前巴彦花于年建屯,两个嘎查均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以东方向。

8、百义屯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与北村新立屯合并,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称百新社。后更改为百义屯村。民国初年有一姓百的,名叫吉尔嘎拉的人居住,当时被称为百凤禅营子,年并户取名百义屯。该村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9、保安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前此地被称谓史恩坡营子,以人名命村名。并户时取名为保安屯,年村子被洪水冲毁后南迁仍叫保安,其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朝古台苏木有一称保安的自然屯,为联合村所辖,其位于新镇以北偏东方向。

10、常胜大沁他拉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位置在孟和河岸,每当发洪时总是被冲成水泡子。那时人们叫成了常冲泡子。后来叫白了称常生泡子。年并户,用甲长陈善廷的名字称作常善村。年区政府命名为常胜村至今,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西方向。

11、朝古台苏木从年单独成立朝古台公社以来,一直是苏木级行政单位。辖13个嘎查,35个自然屯,多户居民,现已归属新镇所辖。原苏木政府驻地在朝古台村。该村从年开始形成村落,辖2个自然屯,朝古台和查布干钦塔拉。朝古台为人名,意光辉,蒙古族人用藏语称名的也不少,藏语被蒙古人用来做名称的,朝古、朝格、朝克一词也相当多。藏语的朝古意为至尚。原朝古台苏木的朝古因有台,台即有,所以将这个朝古确定为蒙古语—光辉。

12、大德号分南大德号嘎查和北大德号村。都是明仁苏木的行政村。南大德号嘎查于年时以当地牧主名字称为敖其喇嘛营子,年并户后以本村王义生的商号大德号定村名。年又因其所在的方位叫了个南大德号。北大德号村于年的时候因有位陈氏寡妇在此设地铺取名为陈大娘们营子。年并户以商号起名为北大德号。此村名也有戏传,说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一场战斗,战后百姓问一位八路军指挥官,打的怎么样?这位指挥官操一口南方口音,自豪地说:“打的好”,从此该村以此谐音命名大德号。

13、德隆地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成立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建德隆地生产大队,年设德隆地村。年前叫程芒的人占居此地,字号为德隆地。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南方向。

14、得胜乡年划为得胜乡,年得胜人民公社,年改称得胜乡。原乡辖13个嘎查村,13个自然屯,多户居民,乡政府驻地在嘎查甸子。该乡撤消后现已归属治安镇所辖。

15、东升东明镇的一个行政村。民国前期形成村落。当时属热河省督统汤玉麟部下,崔兴武族郭某三营的十二连驻地,故得名十二连。年更名为东升,其位于东明以东方向。

16、东方红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辖2个自然村,东方红和哈木台甸子。其位于八仙筒镇以北方向。

17、东风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行政村。年财主王三老虎在此地建地铺。形成自然村时,以王三老虎的字号起村名为福盛泉。年继续称福盛泉生产大队,年更名为东风。其位于白音他拉西北方向。

18、东兴东明镇的一个行政村。年原中乃甸子村遭受水灾后,其中一部分住户迁到此地定居,取名为东兴至今。其位于东明以西方向。

19、丰胜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以该村医病先生吴俊的姓氏取名为吴家屯。年更名丰胜村。其位于清河以西偏南方向。

20、丰收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原名贝子谷仓,即贝子爷的户部。以民国初期奈曼旗贝子爷在此地经营土地而得名。年在此地成立丰收农业庄。年设丰收村。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21、福盛泉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自然村,即东风村。

22、福兴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有位叫博振芳的人在此开店而得名博家店。年更名为福兴村。其位于清河西北方向。

23、福兴地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过去有一家地主住此地,叫张震,在很长时间叫张震营子。年更为福兴地,年曾称过幸福农业合作社,年定名为福兴地村。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24、富屯青龙山镇的一个自然屯,其位于青龙山镇以西偏北方向。

25、公益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有叫杨振全的人任该村百家长,得名为杨百家长营子。年大段兵役主任马恩波主张把村名更改为公议村。后因用字误传写成了公益村一直至今。本村辖2个自然屯,公益、小公益。其位于清河以西方向。

26、光明路大沁他拉镇曾用过的路名。

27、光辉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朝光绪年间立户,由当时的屯达(屯长)主持下建了高墙围子,村南还有一座敖包,故得名敖包围子,年更名为光辉生产大队,年设光辉村。其位于老哈河南岸,大沁他拉镇西北方向。

28、广富营子原南湾子乡的一个自然屯,其位于青龙山镇以南方向。

29、和平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前,有一户地主叫王殿臣的居住此地,故称王殿臣营子,年改称为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30、红升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过去叫朝恩花屯,朝恩为狼,花为岗,意即狼居之岗。这是在这个地方有人户居住之前的名字,但是一直用到年,此后有些人也断断续续地叫此名。该村位于八仙筒镇的东郊。

31、红星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原称东额驸营子。额驸为满语驸马,意姑父或姑爷。是与格根衙门(意姑姑之坟)相对之。年建屯。年开始称红星农业合作社,年称为红星村。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32、金星沙日浩来镇的一个行政村。本村所辖5个自然屯:东章古台、西章古台、杨树沟、下尼勒其根、毛浩日萨拉。各村屯形成年份不一,总之都于清朝中、晚时期形成村落。村委会驻地在下尼勒其根屯。其位于沙日浩来镇以东方向。

33、解放街大沁他拉镇区一条街路曾用过的名称。

34、黎明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是八仙筒镇政府驻地西侧的一部分。年建黎明农业合作社,年称为村。

35、立新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年形成自然屯,年命名为立新生产大队,年改为立新村,其位于八仙筒镇东北方向。

36、满都拉呼白音他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过去叫盖台仁塔拉,年更名为满都拉呼农业社。满都拉呼意即振兴或宏扬。其位于白音他拉以北方向。

37、满都拉图治安镇的一个行政村,年形成自然屯,以屯南的满都拉图沼地取名为满都拉图村。意即振兴或宏扬。其位于治安镇政府以南方向。

38、孟和原巴嘎波日和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孟和意为永恒,此地初建屯时周边长有很多额木根查干。额木根查干为一种灌木。是丝棉木(白杜)。其根和皮入药,有清热解毒、袪风活血作用。主要功能补肾。同时,它又是观赏树之一。年开始逐渐形成自然屯,辖3个自然村:孟和、沙日塔拉、乌丹淖尔。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北方向。

39、平安地乡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逐渐形成村落。年左右时间在这里曾设满楚克庙村公所,年归明仁管辖,年设平安乡。年设平安地人民公社。年再度设乡。原乡辖12个嘎查村,有近户居民,乡政府驻地为平安地村。现已归属八仙筒镇所辖。

40、庆丰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以该村富裕户赵喜文的姓取名为赵家屯,年更名为庆丰。其位于清河西北方向。

41、荣生原浩特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前这里居住一家姓白的。其父亲叫白子荣,儿子叫白玉生。形成村落后取其父之荣字,取其儿子生字,合起来叫了个荣生。其位于东明以南偏西方向。

42、善宝营子原南湾子乡的一个自然屯。善宝原是藏语,意为净土。香拨拉,香格里拉都是一个意思。意译也可谓是持乐世界。佛教一净土。佛经述:此世界地为圆形,雪山环绕,状如八瓣莲花,花瓣之间河水周围。贵种王朝,世领其地。佛说时轮经教,今犹盛传。该村位于青龙山镇以南方向。

43、三合屯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将临近的三个小自然屯合并起来,命名三合屯村。其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44、三义井新镇乡的一个行政村。过去奈曼旗王爷的三号儿子在此地挖一眼井,人们习惯上叫三爷井,后演变成三义井称之。年设三义井村,其位于新镇以西偏北方向。

45、胜利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时这里的地主王宽所占之地,因此叫王宽营子,年更名为胜利农业合作社,从此以后一直被称胜利村。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46、胜利庙治安镇的一个行政村。年在这里建庙名称叫包日胡硕庙,年更名为胜利庙村。其位于治安镇西南方向。

胜利庙(包日胡硕苏默)位居奈曼旗治安镇驻地百家村西南方6公里处有一村叫胜利庙嘎查。该村原名包日胡硕庙,年改称胜利庙,以庙得名。

据记载,包日胡硕庙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年)四月,该庙是由现东明镇境迁址所建。后逐步扩建,至19世纪中叶,已经成为了当时本旗屈指可数的几大寺庙之一。在兴盛时期,注册的喇嘛人数曾达七百余名。当时旗境内协唐庙、呼拉斯台庙、辉斯梯庙皆为该庙的附属庙宇。直到末期的伪满康德七年(年),仍驻有名喇嘛,庙属户户。

相传,包日胡硕庙曾住有呼毕勒罕格根5人,先后充当主持活佛,其前三世活佛姓名、籍贯及生卒等皆无考,仅知其第四世格根乃是奈曼旗第十二任札萨克郡王萨嘎拉之长子,姓名不详。他们皆圆寂于包日胡硕庙,且将他们的骨灰存放在该庙所属的沙日林苏木(灵堂庙),年秋土地改革运动中被毁弃。

包日胡硕庙的第五世(也是末代)灵童也转世于旗札萨克家,奈曼旗第十三任札萨克郡王玛什巴图尔长子—舍冷旺希继承共伯父(第四世活佛)之衣钵充任包日胡硕庙之第五世格根。舍冷旺布出生于年(光绪十二年),在其8岁时被请到庙上始学藏文、蒙古文。后来,包日胡硕庙大喇嘛席京会同西宁塔尔寺斋巴格根和五台山的章嘉格根等同赴西藏拉萨,向达赖喇嘛请示,批准舍冷旺布为包日胡硕庙五世活佛。

舍冷旺布格根一生潜心研究佛教经典,经40余年的勤学苦练,在其55岁时终于获得了藏传佛教高级学衔“道当巴”学位。期间他从15岁起就先后三次到绥远西七百里的巴达嘎尔召(即现包头西之武当召)拜师学经、深造和传授佛经。上世纪30年代初舍冷旺布格根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经青海塔尔寺、西藏拉萨前往佛教的发祥地印度“留学”5年。抗战前夕取道香港、北京,返回包日胡硕庙,年到新京(长春)充任伪满洲国喇嘛宗教团体教务部长(称都冷召宝),在阿鲁科尔沁旗汗苏木(皇王庙)“办公”,从事宗教活动,该职为轮职制,故舍冷旺布格根完成为期一年的轮职使命于年其57岁上应兴安北省省长钦巴图之邀请,前去从事佛教活动,直到抗战胜利后返回奈曼。

解放战争时期,舍冷旺布随五胞弟苏达那木达尔济到阜新县陶斯营子潜住。年10月10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对宗教界上层人士发出《归顺通知》,并委派吉日嘎拉“动员东蒙古全体喇嘛归顺国民党”。正当舍冷旺布犹豫不决之际,嘎拉僧格根等前来动员他返回内蒙古地区,并传达了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和中共保护宗教界人士的指示,舍冷旺布经慎重考虑后毅然决定,同追随国民党政府的五胞弟分道扬镳,接受乌兰夫的邀请,动员众多宗教界人士于年4月前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舍冷旺布向自治区政府赠送了二百块大洋和一些珠宝,并献全鞑靼骏马一匹,以表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拥护和祝贺之意。他积极参与自治区政府工作,历任政府顾问、参事等职。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呼和浩特后,又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会长,常驻小召庙,继续从事宗教工作,年,年近八旬的舍冷旺布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于年在呼和浩特含冤去世,终年82岁。遗体火化后,骨灰由阿木扎力嘎拉负责收藏后,于年海儒布喇嘛将骨灰安葬到舍冷旺布生前曾三次拜师修练达十七年的圣地—包头武当召(巴达嘎尔召)。

舍冷旺布生前不仅致力于宗教活动,而且充分发挥其通晓蒙文、精通藏文的特长,在继承和发展藏蒙医学方面有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很多医学方面的经典文物秘文等在年土地改革和废除寺庙运动中一并被烧毁,残存其微或荡然无存也。

47、四合原太和乡的一个行政村。年有一个绰号叫范浪子的迁居此地。后来人们惯称此地为范浪子甸子。年因四周一些农户并入此地而更名为四合。其位于义隆永西北方向。

48、四合福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因建村于西辽河夹心滩地中,四面环水故得名四河福,以后惯写成了四合福。其位于清河以东方向。

49、双合大沁他拉镇的一个行政村。过去在这里有龚子全和席品三两大户居住在本村东西两头。年并户,把附近的工程庙和零散户并居两大户之间,从而连成一村取名双合。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西方向。

50、双合兴原奈林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开鲁县双合兴烧锅在此地开分号,至今仍用原地字号双合兴,以此命村名。其位于东明以南方向。

——新镇尚有一个双河兴行政村,辖5个自然屯:双河兴、朝阳沟、下土窑子、前双山子、小东沟。其位于新镇以东方向。

51、太和乡年成立太和乡,年归义隆永人民公社,年成立太和公社。年又变成太和乡。乡名来自本乡的太和德村名,乡政府驻地在新建居民点。原乡辖13个村,近户,现已归属义隆永镇所辖。

52、太和德原太和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形成自然屯,原名扎兰湾子。扎兰为清朝时的官衔之名。后来有姓成的在此开烧锅,以烧锅的字号更名为太和德。其位于义隆永以北方向。

53、太平屯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建太平生产大队,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同名者改名为太平屯生产大队,年设太平屯村。年以该村势力户—胡之姓氏取名为胡家窑,年更名为太平村。其位于清河以东方向。

54、太平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原名称额驸营子。额驸是满语,指驸马。年在这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本村地主主动献出了土地和财产,使该村地改工作和平进行,因而当时的工作队队长梁庆平等人将村名改为太平村。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55、太平庄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早年该村叫北马力图仁塔拉,意为偻柴场,北是相对于现在的马力图仁筒村而言之。年该屯的何文章时任奈曼旗保安队长,在他的主张下更名为太平庄,其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朝古台苏木也有一个太平的地名,20世纪五十年代,原太平庄与原朝日宾浩特格尔屯合并为太平庄,后称太平,为西毛都村一个屯子,其位于新镇以北方向。

56、五福堂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左右时间奈曼王巴喇楚克在其任期内将奈曼王府移五福堂一带,年移建现址。年前该地归地主王五所占,字号五福堂,以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其位于大沁他拉镇南郊。

57、乌力吉台固日班花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归珠日干白兴生产大队,年设乌力吉台嘎查,乌力吉为吉祥,台为有,意即吉祥村。该嘎查原名为乌拉勒吉台,意为茅草多有之地。土地改革时改名现在的乌力吉台,其位于固日班花苏木政府以北方向。

58、新发原太山木头乡的一个行政村。年为看守和祭奠公主坟,此处建一座衙门庙。这个衙门正读应衙莫,但往下接词的时候,自然而然被读成衙门。衙门庙就是护冢庙。由这个衙门庙,该村得名衙门艾勒,年设衙门营子生产大队,年更名为新发生产大队。其位于黄花塔拉苏木西北方向。

——青龙山有称上新发、腰新发、下新发的地名。

——原朝古台苏木也有一处新发的地名。

59、新安屯村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八仙筒税务稽查员张廷将此处土地租给11户人家耕种,故得名张廷户。又因位于五十家子东边,被称谓过东五十家子,年更名为新安屯。其位于老哈河南岸,白音他拉西北方向。

60、先锋乡先锋是由于此地在合作化运动中率先办起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得名先锋社。年设大沁他拉公社,年设先锋乡。先锋乡期间辖14个村,18个自然屯,多户居民。现已归属大沁他拉镇所辖。

61、向阳所青龙山镇的一个行政村。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卜姓人家来此落户,其房舍堂向阳,形成自然屯后就得名为向阳所,辖3个自然屯,下烧锅、南沟、向阳所。其位于青龙山镇东北方向。

62、兴安庄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并户成屯时取名为新安屯,年更名为兴安庄。其位于老哈河南岸,大沁他拉镇西北方向。

63、兴隆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因为该屯座落于河夹心滩地中,故得名为河夹心子。年更名为兴隆。年形成南兴隆村时,原村自然被称为北兴隆村。其位于清河以东方向。

64、兴隆地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时,这里是地主王三老虎领地,其字号为兴隆地。由此得名沿用至今。该村为原桥河乡政府所在地,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南方向。

65、兴隆福大沁他拉镇的一个行政村。为原大沁他拉公社、先锋乡驻地。年,当时的大地主王震来此地招人垦荒,起堂号叫兴隆福。由此得名沿用至今。该村位于大沁他拉镇郊区的西北。

66、兴隆庄原桥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年前地主张二、张三占居此地,取名张三围子,年更名为兴隆庄。年曾称“六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开始一直称兴隆庄。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南偏东方向。

67、幸福路大沁他拉镇区曾用过的街道名。

68、益合屯原图勒恩塔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叫扎日台盖塔拉。扎日台意为经常闹流行病的地方。年更名为益合屯。其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69、义隆永乡年设义隆永乡,年设义隆永公社,年再度设义隆永乡。当时辖13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有户居民。乡政府驻地在义隆永村。年前来一户姓雷的在此地建地铺开烧锅,后来又有一批人来此经商做生意得名义隆永。

70、永安原清河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过去本村有位船匠叫杨宝山,因该人非常胆大敢干,人们送绰号“杨四愣”,年形成自然屯时得名为杨四愣营子。年改名为永安,其位于清河以东方向。

71、永乐屯治安镇的一个行政村。年该屯居住有伯贝的人,以此人名称屯为伯贝艾勒,年改为永乐屯。

72、永胜东明镇的一个行政村。年有一位叫郭荣久的人在此地开办马车店,故名郭家店,年改为永胜村。其位于东明以东方向。

73、永兴甸子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年有一位叫东乃的人在此居住,取名为东乃甸子村。东乃为藏语人名,意为世界,后来人们误称中乃甸子。中乃也是藏语人名,意为仓或所出之处。年形成自然屯,年改名为永兴甸子。其位于八仙筒镇东北方向。

——永兴农场。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年八仙筒公社从管辖内的各生产队调来十几户,在此种水稻,得名为稻田社。年种植旱田后改称永兴农场大队,年设永兴农场村。其位于八仙筒镇东北方向。

74、友爱沙日浩来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年由附近的达日沁、哈日干图、新丘三个自然村合为友爱生产大队,年设友爱村,本村组成部分的哈日干图和新丘屯已作了诠释,达日沁《蒙古秘史》称作达儿臣,是蒙古族中的一个较早又较大的部族,现在他们都取汉姓为陈,原奈曼诸多部族中,达日沁是其土著成份。友爱村村委会驻地在沁日沁。其辖3个自然屯,达日钦、哈日干图、新丘。其位于沙日浩来镇政府以南方向。

75、玉兴泉大沁他拉镇的一个自然屯,位于大沁他拉镇东郊。

76、振兴街大沁他拉镇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名。年改革开放后形成并定名。

77、治安镇年属奈曼旗十区,年设治安乡。年成立治安人民公社,年设治安镇。其位于奈曼旗东北部,地处三旗一县交接处,东与开鲁相连,南与科左后旗、库伦旗接壤,西与东明镇毗邻。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23个嘎查村,28个自然村。奈曼旗大量开发农业之前,这里是大平原、大草原。古名为菼廷塔拉。菼为山葱类植物,以本植物命平原名。也称唐土甸子。

78、兴隆沼这是一个区域范围的地名。兴隆沼这个名称是于20世纪60年代传开的。此前曾被称为“穷棒子梁”。穷棒子梁这一称呼是民间的称谓,时间久了就变成了定型的称呼。其来历是,兴隆沼位于奈曼旗东北部,南至东明、得胜、八仙筒,北接清河、明仁两地,位于开鲁县的正南方向处,总面积80万亩,十九世纪初,开鲁建城,有了较繁荣的商业。正好是奈曼旗东北部广大居民的商品供销集散地。当时老哈河长年兴流,在开鲁南,现在的四合福北连唯有一处安全渡津(艄口),因此,凡去开鲁作买卖的奈曼东部人都必须经兴隆沼而奔艄口。在建国前的社会背景下,此地方经常出现抢劫、砸杠子的土匪。由于匪灾日益严峻,受害者们就把这一带叫成了穷棒子梁。其实这里的真正古老地名是:东部叫窝儿图沼,意为禽鸟窝多的地方。西部分为鬼来图沼,意为鬼子多的地方。由于土匪盛兴,这两种称谓就被穷棒子梁这一称谓所代替了。自20世纪70年代,党和政府开始治理兴隆沼,大兴林业建设,年9月,兴隆沼建设20年成果鉴定会在兴隆沼林场召开。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林业部的几位专家学者对兴隆沼进行了全面检查测试,一致认为,兴隆沼20年建设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