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http://m.39.net/pf/a_4475491.html

曾经有一个强大的王朝,它拥有自己的文字,实行着一国两制,与中原的主宰分庭抗礼,占据着我国北方幅员辽阔的疆土,一度让一些亚洲和欧洲国家以为它就代表了中国。

这个王朝就是契丹,也称辽朝。遗憾的是由于早年盗墓猖獗,使得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政权里没有一座帝王陵寝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仍对契丹文明知之甚少,几乎只能从历史文献中窥其皮毛,而能够代表一个文明发达程度的艺术、工艺和科技水平一直是都是个空白。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终于被一次意外的发现给打破了。

惊现古墓

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村民们正在山坡上挖着用于灌溉的水库,但是一些非自然形成的石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暂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

石块呈立方体,青黑色,有的上面还有些其他颜色。眼尖的村民发现这很有可能是挖到古墓了,于是消息就被一层层地反映到了内蒙古文化厅。

接到报道后,考古人员立刻接手了挖掘工作,在多方配合下努力对古墓做好保护工作。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墓葬的全貌也一点点的浮现在眼前。

整个墓室规模并不算大,除了安放墓主人的主室外,就只有一个连接着两个圆形耳室的前室了,再往外就到了连接着墓道的天井。

从规模上判断,墓主人虽然不是什么平头老百姓,但也绝对达不到帝王的级别。

可是,这小小的空间中却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而且有不少都是堪称国宝级别的存在,这一点则让考古队对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墓主疑云

好在墓中的信息量很足,随处可见的壁画描绘着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而男性人物标志性的发型很快帮助考古人员确定了这是一个辽朝的墓葬。

继续深入,主室里的尸床上静静的躺着两具遗骸,想必他们就是墓主人了吧。

遗骸穿着华丽并肩而卧,全身布满黑色丝线的网格,而且在面部都盖着一张金色的面具,应该是刻画着他们生前的样貌,其中一个是小圆脸,一个是大长脸,八成就是一对夫妻了。

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头,能带着这么多的宝贝长眠至今,这样的问题萦绕在考古人员的脑海里。

之前说过了辽朝帝王墓已经都被盗墓贼霍霍了,而能有这样级别的厚葬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竟然能逃过盗墓贼的眼睛保存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考古队很久,前室的中央,一块漆黑的石板上赫然写着“辽陈国公主墓志铭”一切的谜团眼看着就要解开了,可是……

契丹不是有自己的文字吗,为什么墓志铭用汉字书写?正当考古人员想要打开墓志铭一探究竟时却犯了难。

由于墓志铭是由砂岩所制,再加上长时间地下水的浸泡,想要立马打开就像是要徒手捏豆腐一样,必然会破坏它的完整。

无奈之下考古人员只能将它搬回去等自然风干了再打开研究,眼下能做的也只有清点陪葬品以及在遗体身上寻找蛛丝马迹了。

经过对墓主人牙齿的测定,两具遗体死前分别是18岁的女性和30岁的男性。

按理说是生命力正旺盛的年纪,尤其是身为贵族,相比一般百姓而言生活和医疗条件都要优越得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对年轻的夫妻英年早逝长眠于此呢,答案可能还是得等墓志铭风干了才能揭晓。

不过等待的时间虽然漫长,倒也算不上枯燥。这座古墓着实称得上是契丹文明的宝库,考古队在墓中找到的随葬品数字高达件。

金银器具、各类宝石、玻璃玉器、兵器马具一应俱全,显然是达到了当时中原文化崇尚的厚葬标准,难不成这位公主真的是从中原嫁过去的吗?

考古专家们带着疑问查阅了大量古籍,但是并未找到关于这个辽陈国公主的只言片语。

就这样憋着一肚子的问号等了两个多月,等到墓志铭完全风干,终于到了谜底揭晓的时刻。

墓志揭秘

虽然之前疑点重重,但好在墓志铭里都交代清楚了。

墓主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契丹人,父亲是耶律隆庆,辽圣宗皇帝的亲兄弟,而按照辽朝的传统,与皇帝同枝的兄弟生下的女儿同样能得到公主的待遇。

当然,这位公主能有这等牌面厚葬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名字叫萧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墓主人的奶奶。

大家对萧太后的了解可能大部分来自关于杨家将的小说之中,而萧太后则是小说中最大的反派,无处不显露着阴狠毒辣,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恰恰相反,萧太后十分崇尚中原文化,并于公元年主导达成了辽宋澶渊之盟,终结了两国连年不断的战事,使得两国之间远离战火百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这份和平,让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进入了蜜月期,中原的发达无处不影响着契丹。

在萧太后的经营下,契丹来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年,年仅18岁的陈国公主病逝了。

从葬品的规模就能看出萧太后是多么的疼爱这个孙女了。而作为她的枕边人,驸马也算是沾了光享受了同等的厚葬待遇,那这位幸运儿是谁呢,娶了小自己十多岁的公主,身份应该不会普通吧。

何止是不普通,拿到现代来说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存在。他叫萧绍钜,竟然是萧太后的侄子,也就是说他与公主是有血缘关系的,公主应该管他叫“舅舅”。

这样的事难道萧太后不知情吗,能让他们近亲结婚,就不怕人家笑话吗?

可实际的情况是连萧太后自己都是近亲结婚。准确的说,辽朝整个皇室都是如此,为了血脉的纯正。

王族的耶律姓是世代都与后族的萧姓通婚的,只要皇帝是姓耶律的,那皇后必然是姓萧的。

而耶律家的女性也都是嫁给了萧姓的男丁,如果找不到年龄相符合的,那舅舅娶了外甥女这样的事情也就自然发生了。

当今的社会出于对后代健康的考虑,近亲结婚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处于权力巅峰的帝王家,为了血统,为了集权,近亲结婚就成了常见的现象。

除了辽朝以外还有曾经世界版图上的几个巨无霸,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平方公里的沙俄帝国。

他们都在某一代人的努力下辉煌过,但无一不承受着近亲结婚带来的惨痛后果,各类遗传病让他们的后人无力再铸就前人的辉煌最终走向衰败。

回到墓志铭的内容,其中记录着夫妻俩的死因是疾病,结合两者的身世,或许病因就是那可怕的遗传病吧。

葬俗文化

身份的谜团解开了,考古人员继续对随葬物品展开了研究。原来那黑色网格是纯银打造的,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失去了本来的光泽。

随后又在夫妻俩的黄金面具上找到了连接丝线的孔洞。这样的做法在以往发现的墓葬中都未曾发现过,银丝也并不具备什么防腐的效果,最大的作用也顶多让遗体的骨架不会散的到处都是罢了。

专家们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其他的作用,还是墓志铭他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根据墓志铭记载,公主过世的日子是三月七日,而与驸马合葬的日子是同年的闰四月五日。

前后相差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底在忙些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死的突然来不及准备墓室吗?

可是墓志铭中明明说了驸马先于公主去世,按理说早应该准备好了才对。关于这个问题,精通辽史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原来辽朝的丧葬传统中并不像中原文化那样有着入土为安的观念。在其建国之前一直盛行的是树葬,即人死后置于山树之上待其自然风化回归自然。

不过这样的葬俗属于是人类出现灵魂观念之前对于遗体处理的早期做法。

随着中原文化的融入,不少游牧民族逐渐有了灵魂的观念,开始憧憬在死后的世界能继续生前的享受,于是就慢慢演变出了自己的丧葬礼俗,而辽朝就属于个性比较鲜明的一派。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细节上会有所改变,但整体上是属于有模板的形式。

辽人死后不会急于下葬,而是会将尸体做成干尸,比如辽朝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就被做成了“帝羓”,或者是进行一定的防腐处理,目的是为了供亲人悼念亡者,时间一般是几个月甚至数年不等。

但是,由于技术问题想要保存尸体又不破坏外表,在那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个时候就会用到金属网格以及金属面具了。

尸体处理完毕之后,就会穿上这件量身定制的金属网衣,通常是由铜丝编织而成,主要作用是确保尸身的完整,以及日后下葬时便于运输不易散落。

而金属面具则是逝者最后的尊严,都是根据其生前的面容由铜、银或者铜鎏金所制,有的是平面浮雕,还有的是半浮雕。

陈国公主夫妇面具网格是纯银的,面具是纯金的,纯手工锤錾而成,眼耳鼻口各个细节都刻画的相当细致。

有人看见了表示,以为是现代机床下的产物。足见古人的智慧实在让人啧啧称奇。例如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犹如现代穿越的水晶器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