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放松,春耕备耕不耽搁。大地回春,农事渐起,大沁他拉镇兴隆庄村也拉开了备春耕的序幕。“这是你的土地流转金,将近元,拿好。”接过钱,魏跃清脸上笑开了花。这几天,兴隆庄村异常的忙碌,村两委班子正在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村民们发放流转金。村民魏跃清早早的来到了村部领取自己的那份钱。魏跃清家共有六亩多地,以往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年6亩多地也就产1万多斤苞米,毛收入才1万块钱,还要买种子、化肥、除草、浇水,每亩地要投入多元,一年到头,刨除成本,也剩不了几个钱。”魏跃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兴隆庄村鼓励、引导村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种植甜菜。魏跃清就将自家的地以每亩元的价格全部流转。“把这个地包出去以后,有闲暇的时间我还可以打点工,这就又有一份收入了。”魏跃清也早早的有了新的规划。看到大家都行动了,村民李凤也闲不住了,他也打算将自家的10亩地都流转出去。“这一亩地块钱的流转费,比自己种地强,确实是挺合适的。”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广大村民的增收致富门路,年,兴隆庄村,立足本村实际,转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在特色种植产业上做文章,鼓励、引导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上,再由村上集中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甜菜,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作用,既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又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能让土地增效,还能让村民增收。”兴隆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相伟说。发放土地流转金,也为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没有签订合同的村民也纷纷行动了起来。在兴隆庄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丈量自家的土地。“只要确定好亩数,就能签订流转合同,现在村民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截止目前,我们村就有70多户村民签订了合同,共流转多亩土地了。”兴隆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相伟告诉记者。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