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奈曼人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奈曼沙石柳画百家号人民号今推出刘中秀老师探古寻源系列作品《奈曼千古溯源》,与您分享。《奈曼千古溯源》经刘中秀老师授权,在奈曼沙石柳画百家号人民号发布,如您想转载,请取得刘中秀老师的同意。奈曼千古溯源(一)文/刘中秀古老的燕长城,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烽烟;巍峨的老道山,延续了千年不绝的文脉传承,散落于荒烟蔓草间的文化遗存,诉说着不同民族的兴衰成败,奔流不息的老哈木伦河水积淀了古老文明,讲述着荡气回肠的美丽传说。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以及上层文化、富河文化在这里发源。早在一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遗迹。八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原始聚落,开启了古老农耕文明的先河。山戎人—东胡人—契丹人—奈曼人,八千年文脉,八千年历程,八千年积淀,铸就了奈曼文化之魂,谱写了一曲辉宏的史诗长歌。一、史前时期1、距今约一万年前距今约一万年前,奈曼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遗迹。在奈曼旗西约20公里的山嘴子乡上窑村,发现一个古遗址洞穴。洞穴附近发现了人类使用过的原始打制石器,以及经过烧烤、食用过的肿骨鹿骨骸。经考古学界鉴定,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遗存,距今约一万年至八千年。这一发现揭开了奈曼一带人类历史的序幕。2、距今约八千年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奈曼旗土城子乡西南2公里的兴隆洼人类聚落遗址进行7次大规模发掘。该聚落是一处规模壮观、构筑严密的原始建筑,在余米的椭圆形围壕内,整齐地排列着十余排余座房屋,座落在聚落中心位置的大房子,面积达平方米。出土遗物极其丰富,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独具特色,其中陶器器表,大多压印,刻划3—5种不同纹饰,从口、肩、腹三个部位分列,极为雅致大方。渔猎所用的鱼镖,多带“倒刺”,刃部镶有细石器,坚实锋利。考古界和史学界定名为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全国第三次不可动文物普查发现,奈曼境内的南梁东遗址、瑙棍塔拉遗址、鄂布根包冷遗址、苏敏撒拉遗址、平顶山北遗址、西甸子遗址、博等沟东遗址、前塔班乌苏南遗址、前塔班乌苏东南遗址等均属兴隆洼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从大约距今00年,奈曼乃至西辽河流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开始萌芽。多年前起,这一地域的人群进入了原始农耕文明时代,有了打造精良的石器工具,掌握了农耕技术和制陶技术,创造了龙崇拜观念,陶器、玉器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年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的骨笛,是目前发现的西辽河流域最早的、音律最准、音孔最多的骨质笛乐器,有完整的7个音阶,表明早在年前,这里先民就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器的制作技术,熟练掌握了制笛技术与演奏方法,并达到了相当精准的程度,并在生活、生产、祭祀中,用熟练、熟记的乐谱进行变调吹奏。所有这些,表明年前西辽河上游地区,正处在中国远古社会由氏族阶段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社会组织、防卫设施、意识形态、宗教礼仪也正在按着国家的要求孕育、发生。这是西辽河先民对中国八千年文明史的卓越贡献。
3、距今约七千年前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奈曼旗先锋乡发现了一个疑似新类型遗址。由于有类似红山文化遗址特征,且相互叠存,未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年,在敖汉旗赵宝沟村西北约1公里的漫岗上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同类聚落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正式发掘,对房址进行了清理,对祭坛作了局部解剖。发掘所获得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显示当时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在北方诸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居领先地位,被命名为“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遗址中出土一件陶凤杯,杯上的凤头冠、翅、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接近,已经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在史前文物中还是首次发现,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指出:“在距今年的赵宝沟文化遗址,发现刻有猪龙、凤鸟和以鹿为原型的麒麟陶尊,充分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而在中原,这类最早的‘艺术神器’,是距今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虎堆塑,要比内蒙古地区晚上一千余年。” 4、距今约六千至五千五百年前红山文化先民遗存,首先在今赤峰红山后被发现。红山文化有着广阔的分布范围,以西辽河上游为中心,西至张北,南抵京津,东越辽河,北跨大兴安岭。“三普”发现,奈曼旗有红山文化遗址25处之多,可谓遍布全旗。南面有义隆永柳树底遗址和新镇东井子村红山文化遗址,北面有东、西孟家段红山文化遗址,东面有固日班花苏木伊和大沁东南遗址,西面有大沁他拉镇西奈曼营子红山文化遗址和满得图遗址等,这些遗址都有大量文物出土。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材料。在红山文化发现中,玉器的发现尤为引人注目。出土、发现的早期玉石龙、黄玉龙和碧玉龙,圆雕精细,造型古朴,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这又表明西辽河地区远古时期就是产玉、制玉基地,玉文化从北国草原播撒华夏各地,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传统,这是西辽河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奈曼人的骄傲。5、距今约五千三百年前富河文化首次发现在巴林左旗,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奈曼北部老哈河沿岸也有发现。据地下发掘的碳化物经C14测定,距今约余年,是继红山文化后,西辽河流域北部草原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它和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一样,都是新石器时代氏族成员创造的远古文化,共同推进着北国远古文明的历史进程。6、距今约四千五百余年前年,敖汉旗小河沿遗址开始发掘,遗址中有一组特征明显的陶器群,陶质细腻、质地坚硬、表面磨光、平整光滑的“黑陶”在这里首次被发现。考古界认定为“小河沿文化”,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前。该文化类型在奈曼旗教来河沿岸也有发现。年前。颛顼,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史记》上说他统领疆域“北至幽陵(今河北、辽宁燕长城以南一带),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西至流沙(今甘肃一带),东至蹯木(今东海),”极其广大。这一时期,奈曼属冀州东北部。年前。尧,帝喾之子,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尚书尧典》详细记述了帝喾次子尧帝时我国在天文历法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文中说:“(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明星辰,敬授人时……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冀州北部),平在朔易。日短,星昂,以正仲冬。厥民奥,鸟兽氄毛。啻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奈曼旗南部的老道山(古称大黑山,四库全书称巴颜喀拉)是南至渤海湾,北至科尔沁草原北部的最高峰,山顶平坦开阔,东西米南北米的峰顶平台四周,悬崖陡峭。在老道山主峰台顶上,有一直径约62米(合商代以前尺),由24个石基台构成的圆环,圆环东西向中轴线环外东侧10米处,还有一个10×20米方形建筑遗址。圆环南40余米处有红山文化时期小型祭坛,东米处山崖下20米峭壁平台处有辽代古庙遗址和金代刻字。山顶北、东部边缘有燕长城遗迹。相传,这24个石堆就是和叔幽都观象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1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