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昌采摘花种。

位于奈曼旗南部的青龙山镇地处山区,那里千沟万壑,纵横交错,植被茂密,绿树遍野。在古庙子村西口,一条弯曲的水泥路直通山脚下的一座独门独院,那儿就是王希昌老人的家。寒冬时节,虽万物萧条,但老人家门前房后仍依稀可见凋败的果树、花坛。谁能想到,这些花花草草,竟凝聚了老人大半辈子的心血。

三十年前王希昌就是村里响当当的人物。由于青龙山镇地形崎岖,沟壑纵横,全镇60%以上的土地都是山沟,人均耕地面积不到4亩。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正值青春的王希昌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破坏的忧虑,毅然决然地搬出平坦安逸的村子,来到村口这处山脚下安家,并决心从眼前这座山头干起,把这些贫瘠的山沟沟都变成环保、能生钱的“宝贝地”。

说得轻巧,可这山前两条河交汇而过,泥沙深厚;山上是一道道十几米深的沟壑,锥子般直插山里。王希昌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有的只是一双手和一个信念。就凭这两样“利器”,王希昌无畏地做起了当代“愚公”,带领全家老少六口人,拿着最原始的工具,一点点填平山沟,种起了果树。

六七年后,村里人看到了这座山的变化:河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河里的泥沙逐渐减少了;山上的沟沟壑壑变成了梯田,一颗颗果树拔地而起,充满了生机。村民们都惊呆了。更没想到的是,成熟的果子还能卖上个好价钱,这寸草不生的沟壑,竟然真的生出钱来,变成了既环保又有效益的经济沟。十四五年间,王希昌凭一己之力开发了30多亩经济沟,这一举动不仅让他成为奈曼旗南部山区经济沟开发的第一人,而且,还使他得到国家水利部的认可,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开发“四荒”示范户。

从那以后,王希昌的环保之路走得更坚定了。这个地道本分的农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的环保“事业”上。多年来,他坚持种树、养树,栽花、植草,数量、面积数不胜数。一有机会,他还义务教村民科学种地,指导他们嫁接果树新品种。

去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古庙子村“脱胎换骨”,王希昌家也成了工程的受益者。门前那条泥土路被平坦的水泥路取代,幸福路一直通到家门口,老两口感动万分。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王希昌觉得自己也该做点事锦上添花。于是,已年过六旬的他又干起了他最擅长的事,先从门前这条公路下手,整理路肩,用家里废弃的瓦片砌成花池,里面种上各种鲜艳的花,装扮小村。老伴儿石凤玉看他这么认真,也主动帮忙。王希昌的弟弟和儿子儿媳也跟着出人出力,就连他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也帮忙除草。村里人看到一簇簇鲜花盛开在公路两旁,煞是好看,他们也自觉维护起村子的环境来,有的人甚至也学着王家,在门前种起了花草。就这样,王希昌把硬邦邦的“石头村”装扮成了“花园小村”,而他也成了村里的“最美园丁”。

“我其实还有好多打算,比如把我家修成庭院式的旅游景点,搞搞农家乐;或者搞搞爱国教育,普及环保和爱国知识。不知道我这身子还能不能允许……”老人说,大自然不是死物,花草都有生命,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他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人像他一样,爱自然胜过爱自己。

李睿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