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哪里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金秋十月,.3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大地叠翠流金,瓜果飘香,好一片深秋的金黄,好一派收获的景象。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壮志如铁的决心、绣花功夫的用心和万夫一力的齐心交上了一份亮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年,我区将有20万贫困人口战胜贫困,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决心,求真务实勇挑重担

扎扎实实的扶贫举措和有目共睹的脱贫成效,彰显着全区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

调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增设由政府分管副主席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16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分头推进落实各领域脱贫攻坚任务;

向57个贫困旗县分别派驻由自治区1位厅级干部带队的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常驻贫困旗县天以上实地督导落实;

自治区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直接到旗县的视频调度、旗县委书记述职会,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日趋完善;

在“1+21”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基础上,今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三年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

●最实摸底全面展开。

→年度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在全区范围开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情况进行了重新核实。

→全区新识别贫困人口1.39万户、5.38万人,清退不符合条件5万户、15.7万人,返贫户、人,未脱贫人口调整为17.4万户、38.5万人。

→推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扶贫部门与教育、卫生、医保、公安、工商、住建等部门数据的共享共用。

●最严督导重拳出击。

→修订完善《盟市党委政府(行政公署)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完成了年度盟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

→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对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4个盟市的12个旗县、22个苏木乡镇、26个嘎查村开展了随机暗访,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9月,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派12个督查组对12个盟市、57个贫困旗县和贫困人口0人以上的14个非贫困旗县开展脱贫攻坚存在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对盟市党委政府平时监控评价的重要依据。

●最强资金投入保障。

→今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亿元,贫困旗县计划整合涉农涉牧资金55.8亿元。

→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旗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统筹谋划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有效解决项目储备不足、资金闲置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目前,已在全区86个旗县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今年入库个项目、计划投资规模.15亿元,覆盖贫困户50.46万户、万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项目全覆盖。

实招,产业扶贫直击靶心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农民融入到设施农业的产业链中,贫困群众有了短期可见效、长期可持续的脱贫增收项目,产业扶贫这盘棋活了起来。

●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

→我区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全区36.5万贫困人口进入产业化链条,7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既“输血”又“造血”,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

●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

→立足传统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思路,不搞一刀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逐步形成以优势特色种养业为主导,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业态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打造“聚宝盆”。

担当,奋斗一线真帮实扶

为切实增强精准帮扶的实战能力,我区制定印发了《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教育培训,引导扶贫干部掌握精准脱贫的方法措施。多期专题培训班,20.8万人次培训干部培训规模,让这支充盈着担当热血与奋斗精神的队伍更具战斗力。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干部作风的大考场。

→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各地各部门尽锐出战,磨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

→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干部约谈问责,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优先使用。

→57个贫困旗县扶贫办全部单设,新增扶贫专干0多人。

→攻坚期内,贫困旗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离,驻村工作队不脱贫不撤离,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原文阅读:

用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今年以来我区脱贫攻坚综述

金秋十月,.3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大地叠翠流金,瓜果飘香,好一片深秋的金黄,好一派收获的景象。

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3万亩甘薯种植区,到处都能看到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一个个色泽鲜艳的甘薯被翻出地面,农民们正忙着捡拾、挑选、归拢、装筐。就在这甘薯丰收季,青龙山镇互利村23户贫困户宣布集体脱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让这些贫困户获得每亩元的保底分红,还有每亩元的二次分红。贫困户底气十足地在脱贫申请书上签字,自豪地宣布:我脱贫了。

互利村23户贫困户集体脱贫,只是全区推进脱贫攻坚壮丽蓝图上的一处靓丽风景。

积力之举则胜,众智所为则成。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壮志如铁的决心、绣花功夫的用心和万夫一力的齐心交上了一份亮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时隔32年,林西县作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成为自治区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乌兰浩特市、阿巴嘎旗等13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正式摘帽,第一次实现区贫旗县数量的减少;年,我区将有20万贫困人口战胜贫困,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决心,求真务实勇挑重担

敖汉小米、野生沙棘汁、草原羊肉……在赤峰市敖汉旗,特色农林牧副产品插上了电商的翅膀,远销国内外,成功实现特色资源的效益转化,为带动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脱贫闯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电商扶贫新路。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毛虎沟村,流传着一句“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顺口溜。如今的毛虎沟村已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农家乐与一排排整齐美观的砖瓦房屹立于村中,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文化广场修葺一新,欢声笑语徜徉其间。

知耻而后勇,实干以求进。扎扎实实的扶贫举措和有目共睹的脱贫成效,彰显着全区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

调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增设由政府分管副主席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16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分头推进落实各领域脱贫攻坚任务;

向57个贫困旗县分别派驻由自治区1位厅级干部带队的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常驻贫困旗县天以上实地督导落实;

自治区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直接到旗县的视频调度、旗县委书记述职会,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日趋完善;

在“1+21”脱贫攻坚政策框架基础上,今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三年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

担责不推,遇难不怯,逢险不畏。内蒙古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高位推动、“精准滴灌”,面对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万草原儿女号角嘹亮,步履铿锵。

最实摸底全面展开。年度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在全区范围开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情况进行了重新核实。全区新识别贫困人口1.39万户、5.38万人,清退不符合条件5万户、15.7万人,返贫户、人,未脱贫人口调整为17.4万户、38.5万人。推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扶贫部门与教育、卫生、医保、公安、工商、住建等部门数据的共享共用。

最严督导重拳出击。修订完善《盟市党委政府(行政公署)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完成了年度盟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对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4个盟市的12个旗县、22个苏木乡镇、26个嘎查村开展了随机暗访,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今年9月,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派12个督查组对12个盟市、57个贫困旗县和贫困人口0人以上的14个非贫困旗县开展脱贫攻坚存在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对盟市党委政府平时监控评价的重要依据。

最强资金投入保障。今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亿元,贫困旗县计划整合涉农涉牧资金55.8亿元。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旗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统筹谋划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有效解决项目储备不足、资金闲置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目前,已在全区86个旗县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今年入库个项目、计划投资规模.15亿元,覆盖贫困户50.46万户、万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项目全覆盖。

实招,产业扶贫直击靶心

寒露秋意浓,赤峰市宁城县的山乡田野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可一肯中乡万亩茄子园区的大棚里却春意盎然。毛家窝铺村贫困户刘明启从郁郁葱葱的茄子苗里抬起头,乐呵呵地说:“你看这茄子长得黑紫黑紫的,多稀罕人!”这几天赶上最后一批茄子上市,好的时候一斤能卖到4元钱。

过去,刘明启守着几亩地,咋种都不挣钱,这几年政府引导调整种植结构,靠种茄子,他家过上了好日子。刘明启算了一笔账:去年大棚产了7万斤茄子,平均每斤卖1.5元,除去种苗、肥料、水电等成本,纯收入7万元以上。

看到效益好,村里不少人都种上了大棚蔬菜。到年年末,宁城县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43.6万亩,形成了一个年产各类蔬菜万吨、产值41亿元的大产业。仅设施农业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4成以上,带动贫困人口户、人脱贫。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农民融入到设施农业的产业链中,贫困群众有了短期可见效、长期可持续的脱贫增收项目,产业扶贫这盘棋活了起来。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我区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全区36.5万贫困人口进入产业化链条,7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既“输血”又“造血”,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

今年夏天,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游客成群结队,餐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民宿一房难求;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拉格歹良种场村,贫困户用“三到村三到户”50万元的扶贫资金入股肉羊养殖合作社,每年每户保底分红1元,合作社利润可达17%以上,另外还有二次分红,贫困户坐在家里就把收益拿;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日前24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顺利并网发电,年产值可达2万元,将保障锡林郭勒盟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稳定收入元,持续扶贫20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我区按照立足传统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思路,不搞一刀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逐步形成以优势特色种养业为主导,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业态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打造“聚宝盆”。

担当,奋斗一线真帮实扶

不论是炕头毡房,还是田间牧场,他们不畏风霜雨雪,来去风尘仆仆……在我区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个驻村工作队,近4万名驻村干部。作为精准识别调查队、致富项目工程队,扶贫政策宣传队、基层党建教导队等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他们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拢队伍、聚民心,奏响了亮丽北疆脱贫攻坚的恢宏乐章。

驻村4年多,第一书记李春雷走遍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定相营村的犄角旮旯,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连同因户因人施策的脱贫“药方”,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他清楚。

多公里外的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乡大库联村,扶贫干部孙利军的工作日记里,记录着他驻村的多个日日夜夜,“每个贫困户的诉求,我都会记上。要是忘了哪一处,岂不冷了群众的心?”

远在广袤草原上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镇呼和哈达村,是个蒙古族占全村人口95%的民族村。去年,村里迎来了一位汉族第一书记周凤君,他打深井、引项目,为户村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为亩平川地协调高效节水项目,几个月没顾上回家。

这是一场十分艰难的赶考,选择向贫困开战的干部,在脱贫之前没有脱身一说,不仅要有“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决心,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

为切实增强精准帮扶的实战能力,我区制定印发了《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教育培训,引导扶贫干部掌握精准脱贫的方法措施。多期专题培训班,20.8万人次培训干部培训规模,让这支充盈着担当热血与奋斗精神的队伍更具战斗力。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干部作风的大考场。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各地各部门尽锐出战,磨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干部约谈问责,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优先使用。57个贫困旗县扶贫办全部单设,新增扶贫专干0多人。攻坚期内,贫困旗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离,驻村工作队不脱贫不撤离,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领导示范的凝聚力、帮扶单位的拉动力、扶贫工作队的推动力、乡村干部的带动力、人民群众的战斗力,因为这项伟大的事业紧紧地熔铸在了一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广阔的北疆大地上,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产业园、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一幢幢崭新舒适的砖瓦房、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羊,都镌刻着内蒙古脱贫攻坚的年轮,书写着这场伟大战役的温暖民生答卷。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刘玉涵

校对:杨文娟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