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www.yunweituan.com/m/29:59镇馆之宝第5集:陈国公主黄金面具公主居外侧,驸马居内侧《故陈国公主墓志铭》位于公主头部上方左侧的这顶高翅鎏金银冠,与佛教菩萨造像佩戴的金冠相似,被称作“菩萨冠”,冠顶却缀有一尊道教“元始天尊”造像,这种相互融通的特点,或许是契丹族多元宗教信仰的写照。驸马的鎏金银冠出土时位于公主腰部左侧的镂花金荷包錾花金针筒公主的金跨带在这三千多件器物中,公主与驸马脸上覆盖的黄金面具最为神秘。戴着面具入葬的独特方式源于契丹人早期的丧葬习俗。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打鱼狩猎,衣食住行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产生了契丹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树葬。树葬指的是人死后并不马上埋葬,而是将尸体放在树上,任自然风化,等尸体风干后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他们身上都穿着银丝殓衣。所谓银丝殓衣,有点类似汉墓中的金缕玉衣,只有契丹贵族才能享受。编织殓衣的细银丝直径不过0.5-0.7毫米,网孔一般为六边形,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分别编织7个部分,编完后穿于死者内衣之外,再用银丝将各部位衔接起来,在银丝殓衣之外,还要穿外衣,束腰带、套银靴、配首饰。在殓葬后,人们还要定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此一来,对停放在外侧尸体的美化和粉饰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金属面具、银丝网络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更威严,而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陈国公主的面具采用捶揲工艺制作而成,和一位成年人的脸庞大小相当。面具耳朵部位的纹路清晰可见,面部圆润,眼睛双睁,嘴唇微抿,刻画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从驸马面具的特点看,他生前应该是一位俊朗清秀的男子,上宽下窄的面具上有一对微微凸出的颧骨,下颌尖削,脸型清瘦却又不乏刚毅之气。现如今,这两幅保护公主和驸马的面具已经天各一方,公主的面具留在内蒙古博物馆,成为展览中耀眼的展品;而驸马的面具静悄悄的放在国家博物馆展厅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非常简单的介绍,不知情的人大概都不会多看它一眼。除此之外,在陈国公主墓中,墓室、尸床、黄金面具等奢华的陪葬品又完全不像史书中所记载的树葬的葬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契丹建国之后,随着契丹的铁蹄踏进中原大地,中原文化受到契丹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5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