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带头、党员冲锋、网格联动、群众参战,一场群防群控、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在奈曼大地不断上演。那些火堆“旁”的故事仍在继续……今天讲述《“社村联防联控提升治理能力一大截”》。评论员文章近日,奈曼旗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侯显峰的一篇通讯《火堆旁的故事》火了,这是一篇泥土里长出来的暖心文章,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冒热气。“村民代表联系户,全体村民联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是为我们自己站岗”“干部工作到位群众认识就到位”…这些自古以来就有,原来也都曾经无数次写到了纸上的道理,这回大敌当前,从老百姓的口里说出来,显得尤为可贵。也正是“疫情”大敌当前,从心底唤起了干部、群众那遗失已久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守望相助、抱团聚暖、保卫家园!“打一场人民战争”“守望相助”“发扬蒙古马精神”…党中央习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抗疫”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和最大法宝。“抗疫”的胜利是一定的,“抗疫”之后,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村口那堆火给了我们明确的昭示和启迪:干部带头、党员冲锋、网格联动、群众参战,这些在“抗疫”中形成活生生的实践,在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更大的“战役”当中仍然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得心应手的至胜的法宝。已经十五天了,村口那堆火还在燃烧,那些越来越多的“李银山”们还在添柴,那堆火旁边的故事还在不断的在奈曼大地上演…(耐轩平)故事十六:“社村联防联控提升治理能力一大截”“你去哪儿?”“去城区的住处。”“你不是村里的吗?我看下你的出入证?”……在光明村与光明社区的疫情值守监测点,一个骑电动车的女士从光明村里出来。一会儿,值班员宋向阳接过出入证,认认真真地填上出行时间、标明出入,测体温、放行。日前,家住光明村的张女士从村里居住地到城区居住地实现了“一证通行”。既方便了群众,又减少了社区与村之间重复发证和鉴别的工作量。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大沁他拉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和大沁他拉镇光明村一体化运作,实行联防联控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城乡结合部,村和社区都难以管控的局面。“我是光明村的,时作武是光明社区的,我们是联合防控。他认识社区的居民,我认识村里的人,对人员的管控能心里有个数。”宋向阳指着同在值守的时作武说。大沁他拉镇光明村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基本算是个城中村。工农商贸等人员混杂,流动人口多,户多人多,一户两宅、一家人两种户口的现象非常多。光明社区的很多居民又是光明村的村民,村和社区人员混杂,重复登记和漏登时有发生,管理起来相当不便。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着实让光明社区和光明村费了一番脑筋。如何做到不重复、不漏人、能甄别、底数清、能管控,光明社区想到了和光明村实行“村社联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防联控。如何更好地管控,实现无缝对接?从疫情防控一开始,光明社区和光明村变“各自为战”为“两套班子一体办公”的方式,一个通道两家管,你的村民你识别,我的居民我管理。此举一出,既减轻了工作量,还大大方便了居民,做到了底数清、人员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现在这种模式非常好,这次摸排,人员底数相当清楚,流动人员能及时被发现和登记。”光明村党总支书记王国峰说。在各自片区的管控上,光明社区和光明村都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据了解,光明社区有住户户,多口人,既有在光明村居住的,也有在小区或城区平房区租住的户。光明社区将所属辖区划为36个平房区网格和2个小区,光明村也将全村划分为15个大网格,由网格员进行排查登记。网格员的构成基本上是由党员、居(村)民代表、退休干部和志愿者构成。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白鹏远介绍,一个网格员管理约30户,而且按照网格员的属地性质来进行片区划分,这样,网格员对所属户家庭情况都比较了解,一旦有人进入或外出,都能及时掌握。“实行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后,对人员的管理做到了全覆盖,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居民变动情况,这种方式也适合今后的各种工作。”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白鹏远介绍。白鹏远觉得,社区和村联防联控这一做法为今后工作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一是分清了权属,解决了村和社区人员杂居,管理权归属不明的问题;二是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了人员动态管理,解决了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三是为规范社区居民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后流动人员入住社区,都要凭社区证明方可进行租住或借住;四是为今后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及安全生产等提供了工作模式。“社村联合,一下子提升了治理能力一大截!”白鹏远笑着说。光明社区和光明村的联防联控机制,为解决社会综合治理能力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图文:侯显峰编辑:胡杨审核:李文静终审:侯显峰王爱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