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5.html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出牧野欢歌奔向幸福生活

错落有致的棚舍,膘肥体壮的牛羊,满脸喜悦的农牧民,无不彰显着发展现代畜牧业给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带来的勃勃生机。近年来,该苏木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进养殖产业化发展,畜牧业一路高歌猛进。

年,全苏木牛存栏4.2万头,其中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户;全苏木青贮玉米种植达到4.5万亩;全苏木近百户从事传统奶制品加工,产品供不应求,给农牧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固日班花牛市重新开业,赶着黄牛奔小康,勤劳的固日班花人正在这片沃土上向着美好的生活大步前行。

“托牛所”成嘎查养牛业新宠

在位于固日班花苏木的获得源牧业养殖基地,标准化的牛舍、棚舍里膘肥体壮的黄牛,处处散发着科学养殖的气息。

近两年,固日班花苏木更新理念、创新打法,积极探索养殖业经营发展新路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接合作,实行统一防疫、统一配料、集中饲养,“托牛所”应运而生,带动了养牛业快速发展。

获得源牧业养殖基地依托京蒙帮扶项目,成立了“扶贫爱心联盟托养所”,为农户提供场地、饲草、技术、饲养员,每头牛每年收取元的托养费和服务费,农户的牛和土地统一到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公司签订托养协议,合作社把所有牛交给企业托管代养,土地统一种植。目前,已有11户的64头牛、亩耕地实行托管和流转。

“领头雁”效应拓农户脱贫路

走进翟阿力坦苏和的“家庭牧场”,哞哞之声不绝于耳。世代养牛出身的翟阿力坦苏和,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去年8月份,翟阿力坦苏和注册成立了内蒙古靖鸿畜牧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棚舍、青贮窖、饲草料库、饲草种植基地、放牧场……如今,翟阿力坦苏和的公司年出栏育肥牛头,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净利润万元,带动就业26人。

根据牧场的发展需求,翟阿力坦苏和按照合作经营的发展理念,以吸纳土地、牛、现金入股的方式拓展养殖规模,实施人畜分离,目前已吸纳嘎查23户农户入股经营,按照入股资金实施效益分红,年分红在8%左右,参股后解放出的劳动力直接吸纳到公司务工,公司提供养殖、训马等岗位,年工资在3万元左右。

“现在马也都迁过来了,马产业投资小、利润快,可以卖肉,可以搞旅游,这是多样化的经营。”翟阿力坦苏和把目光投入到了马产业上,年初他购买了多匹蒙古马,用于育肥和娱乐,他打算将养殖业和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白食”成农牧民致富新渠道

长久以来,蒙古族的饮食结构分为红食与白食,红食是肉类,白食则是指奶制品,蒙古语称作“查干伊德”,种类有黄油、牛奶、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等。

在被誉为“传统奶制品第一村”的南图布日格嘎查,这里的农牧民充分发挥传统的养殖优势和手工奶制品制作优势,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手工奶制品产业,制作的“白食”品种齐全,口感细腻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在南图布日格嘎查,以席马泰传统奶制品作坊为代表的奶制品加工户就有24户,年效益达万元。“年我们扩大了生产规模,脱贫致富、回报家乡,这是我们的初心。”席马泰传统奶制品作坊负责人马那仁朝格图说。席马泰传统奶制品作坊在传承发展传统手工奶制品的同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每年组织4次义务培训,培训对象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几年,在马那仁朝格图的带动下,嘎查里的脱贫户年人均增收达到元以上。

编辑:潘云鹏

监审:张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