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贵金属的利用
自从我国古代先民认识了黄金、白银,它们就被用于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如首饰业、货币制造业和工艺品、器皿制造业等。
1.首饰用贵金属
黄金、白银质地柔软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易于加工成型因此成为我国古代制造首饰的主要材料在首饰制造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不仅可以单独用于制造首饰如金银戒指、金银手镯、金银耳环、金银簪、金银项链等同时还可以用来制作镶嵌有宝玉石、珍珠首饰的底座。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中期墓葬中,曾出土金臂钏2件、金耳环1件;年7月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结构巧妙,制作精细,金丝纤细,工艺精湛。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银冠饰,银冠用银丝连缀16片镂雕鎏金薄银片制成,银片上以镂雕的几何纹作底玲珑剔透,每片边缘呈卷云形向上攒聚为如意形。冠正面、后面及两侧面均鑒有凤凰、云朵图案。正面还缀有对称的云雕鎏金金银凤凰1对及22件镂雕凤凰、花卉、宝珠纹饰的圆形鎏金银牌。
2.货币用贵金属
我国古代使用的流通货币有许多种,但主要是铜币、银币和金币。其中铜币和银币较常见,而金币则较少见。中国最早出现的是金币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制造的,楚金的形状主要是版形和饼形。金饼是汉代的重型金币,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诏令将金饼铸成马蹄形、麟趾形名为“马蹄金”和“麟趾金”。
年浙江省杭州市老和山汉墓出土有马蹄金,年山西省太原市南郊东太堡西汉墓出土金饼5枚。年在北京市怀柔县出土马蹄金一枚半,完整的一枚,重g,剪半的一块呈半月形饼状,含金量都是99.3%。出土的这些金饼个体质量都不相同,但绝大多数接近一个固定数值,即汉代的1斤。使用方法主要是称量使用也可以剪切通行。
金币到北朝时趋于减少其原因或许是黄金更多地用于器物和装饰,或许是黄金的产量没有增加……
唐代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黄金偶尔也作为支付手段。文献中记载黄金用作支付时,首先需将黄金变卖为铜钱,然后才能作为支付货币。唐以后各朝代,出土实物中金币渐少。金属货币除铜币外,银币的用量逐渐增多。
根据现代考古资料证实,白银用作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古代钯白银用作大量货币使用是在唐宋时期以后。年12月西安市北郊大明宫遗址范围内出土的4块银铤,呈笏板状記重均为“伍拾两”。年,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白银有铤、饼。
宋代的银币形制是束腰状的锭称“铤”。宋代的大锭重50两,小锭则质量不等有重25两、12两许、7两许、3两许等。大锭两端多呈弧状,束腰形,多记有地名、用途、质量、官吏、匠人姓名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