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8岁的付永久当上了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互利村党支部书记,一眨眼8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付永久仍有几分感慨,“那时候我们村百姓的日子还比较贫困,在全镇28个村中排名靠后,我心里就一个想法,带领大家实实在在做些事,让大家的日子富起来。”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栽种甘薯画面。)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互利村是上世纪50年代由周边三个小村子合并而成,全村人口人,取名“互利”就是要互助互利,大家共同发展。
互利村拥有耕地多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打工。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还处于刚解决温饱的状态。
“怎么改变呢?甘薯种植加工一直是村里一项传统产业,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只是大家比较分散,种类也单一,我们就想到了发展甘薯深加工。”付永久说。
年9月,付永久个人出资7万元建了互利村第一个甘薯加工厂,10月开始投产做甘薯粉条,当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利润近3万元。
“我没想到工厂刚成立就能有3万元的纯收入。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年,我成立了互利村甘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我一个人发展到了5个人、31人,现在,甘薯合作社已经覆盖全村户多人。年,精准扶贫户16户29口人仅靠甘薯种植一项就提前摘掉了贫帽子。”电话那头付永久的声音不高,却透出满满的自豪感。
(王洪岩通过手机给客户展示甘薯粉条。)
年8月,村民王洪岩销售甘薯,一个月的时间就赚了0多元钱。“因为以前开过小卖部,村里让我负责电商服务站。我也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