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8.2%;城镇登记失业率3.9%,低于控制目标0.6个百分点。农牧民转移就业33.4万人,其中稳定转移6个月以上的22.4万人……

不寻常的年份,这组逆势增长的数据意味深长。

就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事业的“稳定器”,保就业就是保经济发展、保百姓生活。这个最大的民生,通辽市稳稳地托住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做好通辽市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定位定调全局,要把通辽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份增长,折射的就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决心。”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说。

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一切由此启程,一切因此壮阔。建设品牌通辽、品质通辽、服务通辽、人才通辽、创新通辽、生态通辽,底蕴深厚的科尔沁大地,以滚石上山之力,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大格局,新思维——凸显科尔沁特色,在与外部世界的大开放、大联通、大畅通、大融通中走出通辽路径

拿起理性的“放大镜”,通辽市委、政府细细审视那些成长的“烦恼”、发展的“堵点”。

农牧业大而多,如何在强而优上求突破;工业产品有的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如何在补链延链上做文章;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不够,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支撑不足,如何在融合上再发力……

剔肤见骨找病根。新时代的通辽,怎样才能医好自身“疾患”,以更加健壮的体魄,去创造灿烂辉煌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开创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得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通辽看通辽!”冯玉臻说。

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西辽河纵贯而过,连接东北、承接华北、面向俄蒙、遥望日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去年,国家支持东北、自治区支持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意见》出台,通沈高铁、京沈高铁相继开通……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机遇千载难逢,通辽乘势而上。

犹如一条项链,串起散落在科尔沁草原的颗颗“珍珠”;又似一根长线,一头牵起科尔沁悠久的历史,一头连接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

倾力打造科尔沁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集成、整合了这个区域最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国家AAAA级景区4处、历史文化景区13处、民俗风景区17处,入列“中国最受欢迎十大自驾路线”,“敖包相会”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通辽不遗余力。

成立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承办胡仁乌力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编撰《通辽史》,出版《科尔沁文化系列丛书》……把“科尔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标志,赋予其优秀民族文化、现代人文精神,融入到提升城市能级、发展现代产业、引领文明风尚的时代实践之中。

“未来城市,比拼的不仅是硬实力,还有具有独特品质内涵的软实力!”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徐浩涛说。

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增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肉牛、粮食等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服务国内消费升级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进百万外送基地、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谋划建设高铁新区、通用航空小镇等平台和载体,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承接产业转移、消费供应,参与市场分工、产业协作,建设面向东北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能源输出基地、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物流集散基地、旅游康养基地,重点服务沈阳、长春等省会城市,有效对接京津冀城市需求,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流入、更多优质产品输出、更多消费进入通辽。

通辽境内出区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竣工,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主体完成,通辽至霍林郭勒天然气管道建成使用,奈曼通用机场建成通航,国道库伦至奈曼二级公路主体完工……互联互通,动力“加持”。

“去年底,我兑过来一家超市,还没来得及注册就赶上疫情。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陆续开通后,我赶紧来办,不到一小时就拿到营业执照。”霍林郭勒市兴发小区超市经营者庄凤英说。

最多跑一次、只进一道门,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多证合一”,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更加简便,最大程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2%和8.8%;新注册市场主体家,总量达到26.16万户,同比增长23.6%。

推开一扇“窗”,通辽比以往更“敞亮”。主动服务全国市场、积极服务周边城市、高效服务市场主体,通辽用行动诠释新发展理念。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大格局、宽视野、新思维,科尔沁特色、高点站位定位,在与外部世界的大开放、大联通、大畅通、大融通中走出通辽路径。

大手笔,新动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通辽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一根玉米,清晰地演绎了通辽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4年前,科左中旗的李显光在自家地里种玉米,小块田、分散种。年,他成立众旺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年,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始创建,科左中旗在园区核心区建了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园。

“合作社多亩地就在创新园,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玉米了。”李显光说。

在通辽市黄河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马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粒加工成硬葡聚糖后,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工业、化妆品等领域。3吨玉米淀粉能出1吨硬葡聚糖,3吨玉米淀粉不过六七千元,1吨硬葡聚糖的价格则在10万元以上。

“吃干榨净”,开鲁形成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四级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县已入驻玉米深加工企业20家,年转化玉米万吨,玉米深加工产品个,实现利税50亿元,带动人就业。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通辽每年玉米总产量达50亿公斤。玉米产品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曾经只能做食品的玉米棒子华丽转身。

随着开药集团吨强力霉素项目试生产和圣雪大成高端医药基地项目、华北制药3万吨固态健康营养素、精晶药业1万吨氨基酸等项目的开工建设,通辽向构建玉米全株深度转化的产业体系,推动精深加工向食品级、药品级高端终端产品攀升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有力。

“牛”日子,靠的是牛。从年开始,多年养牛的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伊和宝力高嘎查牧民好斯实行圈养。“我从银行贷款30万元买下30多头母牛。第二年,母牛的繁殖率就达到了%。”现在,好斯家共有90多头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一切围绕牛产业发展,一切服务牛产业发展。年,科左后旗入列全国首批养殖大县名录。年,全旗肉牛饲养量和交易量双双达到万头。中国县域肉牛存栏第一旗,实至名归。

“黄牛之乡”,如何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通辽的回答是:放大优势、提升品牌,让“科尔沁牛”更牛。

以养殖小区为龙头,人畜分离、集中规模、分户饲养,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发展生态养殖,这是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勒嘎查的养殖模式。10万平方米的养牛小区内,黄牛存栏达到1头。

“嘎查不再粪水四溢、臭气熏天。新栽下的株柳树大苗、株杨树大苗都绿油油的了,嘎查内和嘎查周边近2万平方米的空地也进行了绿化。你们看,特别美,像是城里的公园。”村民白利明说。如今,浩日彦艾勒嘎查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

牛出院、树进院,家家养牛、户户无牛。通辽市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牧民养殖观念变了、腰包鼓了、环境美了。

深耕牧场田间,用心打造集种植、养殖、繁育、屠宰、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和创新循环经济模式,黄牛产业质效双优。年,通辽市牛存栏万头,肉牛出栏万头,牛肉产量24万吨,肉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30%以上,农牧民人均肉牛养殖纯收入达到元。科尔沁牛业成为中国肉牛产业领导品牌之一,“科尔沁KERCHIN”及图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辽肥牛”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牛肉及深加工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巩固“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今年启动开鲁红干椒、库伦荞麦、科尔沁黄芪、奈曼甘薯、扎鲁特草原羊5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力争三年内全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0亿元。

“粮仓”粮满,“肉库”肉足。追求卓越、对标最高,做大做强科尔沁牛业、伊赛、金锣等龙头企业,全力推动伊利、蒙牛乳业项目尽快落地,打造农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完整产供销链条。接二产、连三产,通辽在农牧业融合发展上再添大手笔,绿色科尔沁,健步走向未来。

成立于63年前的库伦蒙药,是全国第一家蒙药厂。致力于精品蒙药的生产和研发,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我们拥有15个蒙成药独家产品、1个国家二级中药保护独家品种,是全国蒙药生产企业里蒙药品种最多的一家。”库伦蒙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利说。

年,通辽市被命名“中国蒙医药之都”,蒙医正骨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月,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高品质蒙药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同时,由奈曼旗政府、奈曼旗国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蒙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入选年度国家级蒙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试点项目。

不再单纯追求量,而是全面追求质。霍林郭勒攥稳转型升级这把“金钥匙”,盯住煤电铝主导产业终端,推进高端铝箔、铝染料、铝压铸型材等高精尖、少冒烟、高附加值的铝后精深加工项目,实施创源高强高韧铝合金、联晟双零箔、信兴新材料等强链项目,布局废弃物综合利用、文化旅游会展、生态环保、现代物流等全产业链,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新板块加盟,刷新着人们对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认知。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主导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绿色农畜产品、绿色煤电铝两个千亿级和镍循环、现代能源示范、蒙中医药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辽看得长远、做得扎实。

目前,“科尔沁牛”“通辽黄玉米”等绿色农畜产品品牌价值已经突破亿元,铝及铝后加工产能分别达到万吨、万吨,蒙成药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一半、独家产品21种,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比达到43%,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快速成长,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一域可瞻全局,一事可察理念。老产业“老树抽新枝”,新动能“新苗更茁壮”。

年初,一场“屏对屏”的特殊签约仪式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此次签约涉及公共卫生应急、新经济、新能源三大类12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

3月底,通辽市政府、科尔沁区政府与山东龙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高端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高端机械制造及高端铸造项目落户通辽。

4月3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再下大单。这次集中签约的年春季重点项目涉及城市综合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包括含硼新材料产业园、可降解新型环保材料研发生产、河西片区产城融合示范、草原应急体系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金额.3亿元。

“数”造气息越来越浓。今年,通辽启动“万企登云”行动,发展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农牧业”,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布局新基建,开通5G基站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6.39万户,达到82.9万户;新建农村牧区4G网络基站个,达到个。

在内蒙古汉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自主研发的发酵浓缩饲料正在进行菌群培养。“动物食用发酵浓缩饲料,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肌体免疫力,达到减少药物使用、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的效果。我们企业目前共有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3项。”公司总经理宋国彪说。

高科技新产品如井喷泉涌,创新的通辽活力迸射。

推动现代蒙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绿色有机生物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共授权专利项、科技成果奖励35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截至目前,蒙东博士创业园已入驻企业3家。创客通辽、通辽创业谷被命名自治区示范性创业支撑平台,累计孵化企业家,带动就业余人。

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通辽迎来高光时刻。

“大礼包”,新图景——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尺度,奋力书写迈向全面小康的通辽篇章

初秋,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乌尼尔草原80万亩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内,地上满眼“生机绿”,抬头远望是“生态蓝”。

过去,这里长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土壤蓄水力降低,放牧收入逐年下降。年,与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的阿日昆都楞镇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全年禁牧禁垦。

让搬迁移民户有一份生活补贴、有一套安居住房、有一份养老保障、户均有一人稳定就业,扎鲁特旗投入4.3亿元,对户人进行了最妥善的转移安置。

现在,阿日昆都楞镇的生态得到良性逆转。每亩产草量从斤增长到斤,干涸的河流重新流淌起来,10多种兽类、20种鸟类重现草原。“我们不仅有工作,还有了车和房。”生态移民搬迁户、封禁保护区护林员乌云敖日格乐笑容灿烂。

行至霍林郭勒,但见松柏苍翠欲滴、杨柳婀娜多姿、花香阵阵扑鼻。“最明显的变化是路上灰少了、山上树多了、城市变美了。”居住在该市静湖南苑小区的市民海龙说,“以前可不是这样,哪儿哪儿都是光秃秃的,风一刮全是土。”

猛药去沉疴。霍林郭勒将全市33家矿山企业纳入生态整治范畴,年下半年以来,累计投入5.2亿元,修复治理亩。投资超过去40年的总和,治理面积超过去40年的50%。

年,通辽完成天然草原修复万亩,综合治理科尔沁沙地万亩,无立木林地恢复造林万亩。完成88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霍林河露天煤矿生态恢复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力度,保护面积达到万亩。

放眼科尔沁大地,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环境变了样,发展添能量,抽象的幸福指数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惠及寻常百姓的现实生活,更给一个地方的未来着色。

“这个园子年收入不下万元。”李子成熟季节,胡满良忙进忙出、满头大汗。

胡满良曾经是贫困户,今年72岁,是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农民。前些年,儿子儿媳生病,老两口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

半亩果园、半亩菜园、半亩田园,庭院绿了、日子好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亩浅埋滴灌农田效益凸显,“三个园”庭院经济蓬蓬勃勃,扎如德仓嘎查产业兴兴旺旺,老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

年,通辽市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8%。科左后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扎鲁特旗“百姓议贫会”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既包括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农村牧区的全面振兴。不久前,通辽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农村牧区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政府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

排好时间表、列出路线图,提前量、往前赶,快些、再快些。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辽只争朝夕。

完成高铁站南广场主体工程,实施大兴路与G45高速出口建设工程,启动中心城区辽河河道治理、通辽大街建设、污水雨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日供水20万吨城东水厂,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相互呼应、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完成个行政嘎查村村庄规划,持续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网升级改造等工程,升级改造自然村道路公里……

让城市更宜居,让乡村更美丽。使命担在肩上、责任记在心里、举措落到实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了更温暖的回应。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位于科尔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仙翁阁养老院里传来动人旋律。

今年55岁的刘树义是主唱之一。他说:“我在这里住了8年了。你看,医务室、活动室、食堂、浴室都全着呢,还有专人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我和老伙伴们唱唱歌、看看电影,乐呵着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刘树义们的幸福生活。

年,通辽市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2%。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增长5.9%和5.8%,全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10.8亿元。建成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3所,44家贫困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家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部达标。

群众愁事,干部心事。“一号通办、镇街统办”群众工作机制推行以来,累计办理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办事服务等各类热点事项3.38万件,集中解决房地产领域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个,涉及3.48万户。

从细处抓起、从细微干起、从细节做起,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礼包丰盈,幸福“加码”。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元和元,分别增长6.9%和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近三年年均递增率42.4%。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尺度,全市上下凝聚起最大的共识、激发起最强的力量,奋力书写迈向全面小康的通辽篇章。(记者吴海龙高雪芹郭洪申韩雪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77.html